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节到了,我回忆起一位让我一生难忘的国文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那是我在河北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  相似文献   

2.
【典子的话】 说起学生使用教学参考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记得那是上小学的一天.我在家里偶然发现了一本书(后来才知道那是母亲用过的教学参考书).让我惊讶的是.那上面的内容几乎和课堂上老师讲的一模一样!我如获至宝,第二天便小试牛刀.当老师问题还没问完时。我已高高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3.
读者信箱     
《物理教学探讨》2009,(10):77-77
敬爱的《物理教学探讨》(初中学生版)的编辑:你们好!我是一名刚刚进入初三的学生,面对紧张的初三生活,老师和爸妈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安慰,我也很有信心不会让他们失望。关于物理这一科的学习,我制定了一个计划:1.争取在每一节课后,都花5-10分钟来复习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并且切实的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4.
我像很多人一样,也深深地感念我所敬重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那是我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新来了一位黄老师。他身体略胖,穿着一件长衫,那么沉稳地倒背着手在课堂上边走边讲。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是怎样地上了第一堂课。他简短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抗战前  相似文献   

5.
我们当年的语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高中的国文老师教古文在课堂上是大声朗诵的。记得老师教李后主的《浪淘沙》,书放在讲台上,根本未翻开,他边解释边朗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老师对教材熟极了,朗诵得出神入化,把亡国之君在词意中蕴含的婉转、凄凉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师教完,我们也就背了出来。最难忘的是老师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情景。老师讲着,读着“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相似文献   

6.
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有“事”做与兴趣、意义学习有很大的关系。但在数学课堂中,一方面学生有“事”做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即使有“事”,也是对老师“命令”的一种被动接受,而非学生主动承担的事。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能否把一些学习内容转化为任务。我采取的行动步骤主要三个: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堂语文课,老师需要讲什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刚好前几天我听过一两堂课,讲的都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第一堂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对人物的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与参考书上没有两样。可是,学生真的是会了吗?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再没有内容可讲。于是带领学生把"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会愧怍"再总结一遍。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感兴趣吗?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学生展示完学习的内容之后,又表演"老王给我送鸡蛋"  相似文献   

8.
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无独有偶,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为什么老师的外号叫“徐老虎”?我对老师的感情怎样?我从老师处有何受益?最后两位老师总结时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了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听后,我有两事不明。  相似文献   

9.
单元测验结果出来了,分析试卷,发现许多失分内容都是讲了又讲,强调了又强调的,回忆起学生平时的上课表现,发现他们基本处于这几种状态:一、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做小动作、回头说话等,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老师讲一  相似文献   

10.
赵健 《山东教育》2004,(16):17-17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我经常在课前或课堂中讲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有时候讲的故事和课堂内容无关,只是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时讲的故事和课文内容有关,我就用在导课上。讲故事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同学们也因此而喜欢上我的课。我很为掌握这一“法宝”并运用得得心应手而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我们教师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意思是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通常用来教育自满或自卑的学生。说来奇怪,这句简单的话,竟然时不时被说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时在老师的随笔或论文中也能发现这样的错误。因之我特意在教师会上讲过这件事,提醒教师理解之后再运用,免得说反了闹笑话。可生活中硬是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事,这不,X老师又在课堂上把这句话说错了。  相似文献   

12.
《海外求学》2003,(20):36-37
“下了飞机,突然置身于陌生的英语环境里,我突然间感到一阵茫然。这里的人说的英语和我们平常课堂上讲的英语似乎是两回事,我几乎都听不懂。这才明白,原来除了在课堂上正儿八经地回答问题以外,英语可以如此自然地运用在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3.
邹连方 《班主任》2006,(12):42-42
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听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如何克服自卑".即将下课时,老师问:"今天的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觉得应该如何克服自卑?"学生按照老师课堂讲的内容重复着.忽然,一位学生大声说:"克服自卑就去上网吧,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说完还做了个鬼脸,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脸涨得通红,冷笑一声,回了一句:"那你就去当狗吧!"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几件委屈事,像我,就遇到过一次。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好,老师就任命我当了班长,可是班里有些同学却不服气,一直欺负我。有一次,上晚自习了,老师要出去办点事,就让我管理好班里的同学,领着大家认真复习功课。可是老师走了没多久,我们班的李明就开始和同学说起话来,还玩玩具。我走过去对他说:“李明,老师在不在都要一个样,你不能趁老师没在的时候就不守纪律呀!”可李明却很不服气地说:“大班长,我学的知识已经够多了,用不着你在这儿给我讲大道理。”听了李…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接触多动症,是因为我的侄女儿。 哥哥嫂子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无暇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上小学的侄女儿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上一年级的时候,小侄女就特别爱在课堂上讲话,为此,她没少挨老师批评。家里人只当她还没有适应小学生活,老师为了防止她上课讲废话,经常给她换位置,但是顽固的小侄女不管是和男生坐还是和女生坐,都禁不住讲闲话的欲望,上课讲话成了她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上课之余,我最大的兴致就是绘画。记得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画画。什么大飞机啦、大轮船啦。戴大盖帽的解放军叔叔啦,我都能画出来。上学了,画画自然而然地占领了我的课余时间,成为我课余生活的最主要的内容。有时兴犹未尽,还在课堂上瞅空画上一张半张。可是好景不长,上三年级时,妈妈给我下了死命令:“只准专心读书,不准再去画画,你看人家小刚(我班的学习尖子)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而你一次也没考第一。将来考不上大学,那可是一辈子的侮事!”不但如此,妈妈还三番五次到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问我最近是否安心学习,画画了没有…  相似文献   

17.
<正>"×××!你是个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是少年梁实秋在课堂上被老师叱骂的话。老师姓徐,脾气大,学生给他起一绰号:徐老虎。徐老师虽凶,但极敬业,他自己选辑教材,刻成蜡版,油印分发给学生。内容有古文,有白话文,新旧兼收,这在当时是很开通的做法。所选文章篇篇文思精警,辞采斐然,说实话,梁实秋从心里喜欢国文,  相似文献   

18.
当然白说     
咦,小精豆,你干嘛在我的讲课内容前面都写上非常不敬的用语?!嘻,您误会了,这是我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而已。习惯?!瞧:赵老师讲的内容前,我就写上“赵说”……李老师讲的内容前,我就写上“李说”……您是白老师,您的话当然是“白说”啦,嘻嘻嘻……当然白说@张帆 @奕琦~~  相似文献   

19.
臧玉虎 《语文天地》2013,(20):26-27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讲练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已成为老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重要问题。我的做法是:精讲实练,打造高效课堂。一、抓住重点,力求精讲很多老师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剧场,三尺讲台是自己展示知识和才华的舞台,课堂上,  相似文献   

20.
减轻学生负担和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实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在现行考试制度指导下,学校教育偏重于和考试内容有关的课本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轻视忽略的倾向。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历史老师以“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为题,让全班同学轮流站起来以自己的语言讲述,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从中国古老辉煌的历史、深厚博大的文化一直谈到现实的生活,这个话题,大家都不感觉疏隔陌生,因为这就是这位老师平时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也是大家平时课外阅读涉及的内容。时过三十多年,这堂课我仍然记忆犹新。在我的印象中,上那位历史老师的课,是最轻松的,他在课堂上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生动风趣,如数家珍,学生爱听,听后便记住,而他几乎从不布置额外的作业,只是开一些书单让我们有空去阅读。学生们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热爱,就是在这样的老师引导下逐渐积累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