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自清同志的《背影》最突出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奇。一封书信,导出写作缘由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在创作《背影》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从先生的一番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只在真实”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写父亲的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在于作品中流露的父亲深厚情意感人至深,而且在于这种深情所投射的对象——“背影”上。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背影”这两个字越来越引起了我对  相似文献   

4.
《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①的经典主题,多年来已在诸多的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定论,文本中的父子亲情被渲染的天衣无缝,而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朱小坡之间却存在着长时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当《背影》已问世22年后,朱自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②。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蕴意。“泪如泉涌”真切地写出了父子…  相似文献   

5.
唐金龙 《师道》2008,(2):12-13
记得当年在中学学朱自清《背影》的时候,尽管老师讲本文如何如何精彩,但我还是学不出什么“味”来。随着岁月的积淀,我逐渐明白了“背影”之爱是那么深沉和博大。再者,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背影”带来的震撼要远远大于写父亲的肖像。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散文所表现的感情是真实的,抒情方式是蕴藉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让人在平淡舒缓之中,慢慢领略出隽永的味道。《背影》是体现朱自清真实蕴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之一。《背影》创作于1925年10月,也就是作者从南方到清华大学任教后。记写的事情却是八年前父亲送他北上读书,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多少年来被选作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父子之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散文的构思角度不同一般,语言平平实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在叙…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朱自清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平实中潜着愤懑,朴素中含有激情,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背影》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背影》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  相似文献   

8.
1925年10月,诗人朱自清在清华园创作了《背影》,同年11月22日发表于《文学周报》第100期。该文一经问世,就载誉恒久,广为流传,品评之语迭出,褒扬之辞不绝。《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归朴返真的艺术功力。一、真挚含蓄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一文能达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八问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在真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关注《背影》一文中的父爱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及其变化。作者在《背影》中通过对父亲生活的描写观照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不易让他更好地理解了父亲。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也是自己的背影,更是千万个父亲的背影。  相似文献   

11.
您的《背影》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怎样发现题材 ?怎样产生意境 ?怎样写成的 ?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困苦的生活会不会扼杀写作的灵感 ?在工作中学习写作是否可能 ?困苦的生活中吃饭第一 ,说不到写作。古人说“穷而后工” ,那“穷”只是不“达” ,就是做不到大官 ,并不是穷得没饭吃。不做官 ,有了闲暇 ,写作起来可以专心致志 ,自然就容易“工”了。怎样润…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在谈到《背影》时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句话所指的虽然只是《背影》这一篇文章,但同样告诉了  相似文献   

13.
《背景》教案江苏/张华国“背影”是《背影》内容的重点,又是叙事抒情的线索。我采用“中间开花、以线串珠”的方法,设置如下教案:1.出示油画《背影》,引导学生看图说图。2.讨论:从什么角度描绘文亲的形象最佳?父亲为什么要去买橘子?他当时是怎样想的?通过什...  相似文献   

14.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背影》写于什么时间?传统的说法是1925年10月,我对此却有所怀疑。《背影》在开篇中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假定《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往前推“二年余”即推到1923年10月以前。1923年10月到1925年10月,作者与父亲没见一次面吗?从《朱自清先生传略》中知道,朱自清于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一直到1925午8月都在家乡教书,怎么有可能“二年余”和父亲不相见呢?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的思想感情?不少教材分析文章以及人教社编写的“教参”书中都一致认为,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景,表现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中对父亲倍加怀念之情。”这种看法一般说是不错的。但仔细阅读原文,我觉得这种看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换句话说,现有分析材料忽视了作者在《背影》中渗透出来的微妙的但又很重要的另一种思想感情:自责与内疚。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脱离原始状态,步入成熟时期,其中抒发情感的“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然而,这种抒情却又是有节制、有限度的蕴藉含蓄之情,表达出一种情理兼容的“中和”之美,形成温柔敦厚的诗风,成为历代文论的批评内容,并且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高献辉 《江西教育》2003,(23):28-28
《背影》一文关于“泪”共写了四次:第一次写见到父亲,看到满院狼藉,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写望父买橘,“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写父亲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则是接读父亲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见到父亲背影。四次所写的流“泪”,虽都是动情所致,但特写的环境不同,流泪的含义不同,因而用词不同,彼此不能互换,更不能省却。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深刻领会:第一次的“泪”,为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第二次的“泪”…  相似文献   

19.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20.
寻常往来“信”,功能各不同——摭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信”湖北董新明朱自清先生在答《文艺知识》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曾谈到创作《背影》的情由:“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按:即篇末所提‘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