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根据我市幼儿园和小学的统计,独生子女的比例迅速增加。独生子由于处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特殊环境,在身心发展上与非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何认识独生子女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庭人均经济收入比非独生子女家庭高,因而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般会好一些,家长也相对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培养孩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培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湘梅 《天中学刊》1999,14(4):88-90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逐步深入,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独生子女在幼儿园和小学占有绝对的比例。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所重视的重大课题。家长和保育工作者有责任研究和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孩子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地位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和影响,使独生子女从婴幼儿期开始就与非独生子女有一些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从好的方面看,由于父母只有一个孩…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小学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小皇帝”、“一把手”。家庭的这种特殊位置,使儿童心理和性格过于脆弱,在学校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家教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一个“独”字。伴随这一特点,形成了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条件。从积极方面看,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简单,经济负担相对较轻松,长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心和爱抚孩子,家庭也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用于孩子身上。这无疑为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但是,这一特点也包含着若干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批独生子女已超过了8000万人。目前他们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其中,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占据着相当的比例。在寻找职业坐标的过程中,这些独生子女大学生们的选择已成为家庭、高校、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位置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陷,独生子女个体普遍存在着某些异常心理。认真剖析这些异常心理特征,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除先天因素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日渐明显。在当前中小学生中,不…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之多,它是目前家庭特征之一,也是今后教育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我班共有65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有52名,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有着显著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智力水平高,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弱点,那就是他们中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即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我觉得独生子女特异性的产生,主要是家庭教养不恰当造成的。为了优生优育,很多家庭重视"健康投资"。有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生正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三口之家 ,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很特殊。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诸如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劳动习惯、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和法制意识等 ,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培养好独生子女 ,关系到上海的未来。正是站在这样高的视野 ,尽管上海每个家庭的住房条件都得到较大改善 ,上海市领导仍然作出了建设1 1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的重大决策。今天 ,生活在寄宿制高中的学生们 ,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怎样 ?这种特定的办学形式带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健…  相似文献   

9.
段文阁 《现代家教》2002,(10):14-15
2.在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上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都是核心家庭,家庭关系相对简单化。而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丰富、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个体道德的发展。家庭关系的相对简单化,削弱了独生子女对道德的渴求,客观上不利于独生子女道德情感、道德能力的发展。其次,市场经济和多种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关系,使亲子之间交流的  相似文献   

10.
一、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节制人口增长措施的逐步落实,在儿童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急剧上升,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亦逐渐引起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对独生子女的消费特点及引导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在具有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小皇帝”越来越享有特殊的地位,其标志之一就是“小皇帝”的消费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各自家庭的人均生活水平,他们的花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在我们这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区,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他们没有经历过较大的事情,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漠。为了让幼儿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爱,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关爱别人,热爱祖国和同胞,设计生成了主题活动《爱心长城》,设想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家庭的重心逐渐向儿童转移。过去较为普遍的多子女家庭向独生子女家庭转化,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地位,使他们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但同时也造成儿童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状态,给人类未来蕴育了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李晓萍现代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具备很多优点,同时也具有不少令人担忧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劳动观念淡薄,依赖性强;缺乏合作能力和同情心;生活自理能力差。针对上述问题,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除了要及时矫正幼儿的...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已经戍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他们的成长和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早期社会化是今天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要课题。与非独主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主要区别在于环境和教育的变化。独生子女并不是特异性的问题儿童。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独生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为独生子女的早期社会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中国,"独生子女"已大面积出现。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现在当上了老师,而他们的学生是新时代的独生子女,这将会在教学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独生子女现象在教育领域的现状独生子女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群体,这一客观事实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明显的社会印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具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城镇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把独生子女看成具有特异个性的特殊儿童,甚至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另一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无论如何要认识到,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并非独生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国大多数家庭都以独生子女为主,出现对子女过度宠爱的情况,让孩子无条件服从家庭教育的弊端或者让孩子做自己不爱做的事情,使社会对独生子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始终被他们的自私影响。通过幼儿园教育改善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是目前社会在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人格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四大缺陷之一就是勤俭意识差。调查发现,6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平均每天只有11.32分钟的劳动时间,同时,独生子女几乎左右了家庭的消费。有人曾严肃指出独生子女人格方面的弱点,担心他们将来无法担负起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任。然而,环境和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一味地责怪孩子是不公平的,也是毫无用处的。我们应更多地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去寻找原因。就拿孩子勤俭意识差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原因。首先,从幼儿园的教育来说,在过去  相似文献   

19.
黄兰 《甘肃教育》2009,(12):49-49
幼儿情感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落实,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优越的生活条件,特殊的家庭位置,使得他们备受宠爱,他们聪明、活泼,但却任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些个性品质对幼儿的成长极为有害,如果长期下去,他们将来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愉悦的友爱环境,  相似文献   

20.
谈大学生择业中的盲目攀高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伦 《教育探索》2005,(9):104-105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使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一时在社会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表面现象。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百人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中大专以上学历为数并不多.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假象呢?根据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多在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经历往往使一些人形成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期望值过高.应对挫折能力低下.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攀高的心理.本拟对造成大学生盲目攀高心理的原因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