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小"的空间义是表示事物的整体形状,可以与各种维度类型的事物组合,倾向于描述维度不凸显的事物。"大、小"几乎能够描述绝大多数的抽象事物,其隐喻义的目标域大致分为时间域和抽象量域。  相似文献   

2.
伍莹 《现代语文》2013,(1):47-49,161
文章首先分析了空间形容词"宽"的空间义,指出"宽"有三个空间义:维度义、面积义、位置义,重点对"宽"的"维度义"和"面积义"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空间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宽"的隐喻义及其演变的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深、浅"是描述容器物体内部垂直维度或水平维度的形容词。"深、浅"本身的语义特征为"方位性、方向性、内向性",与"深、浅"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为"容器图式性、容器底部的难以到达性、非易视性"。  相似文献   

4.
表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投射理论对空间维度词“大、小”的实指义和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指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小”所描述的事物的突显程度,其所说明的事物的典型形状,以及与其他维度词语对立项数的不同,其所描述的事物的维度突显数量情况等。其隐喻义的内容包括“大、小”表示时间、表示年龄等.其隐喻义与其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汉语维度形容词“宽”有两种理解模式:一种是功能认知框架,另一种是比例认知框架,通常在这两种框架下理解的“宽”义各不相同;“宽”具有“方位性、方向性、非廷伸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是描述物体垂直维度“高度”的形容词。“高”有两个空间义,即维度义和位置义,维度义和位置义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高”本身的语义特征为:垂直性、方向性、延伸性;与其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为:固定的底部、完形结构、垂直维度最大、垂直维度功能凸显。  相似文献   

7.
“厚、薄”是描述事物“厚度”的形容词。“厚、薄”是事物最小的垂直维度,没有具体的方向;具有依附性,它依附于二维的表面,即长和宽。与“厚、薄”搭配的事物都具有二维的表面,并且这些事物具有实体性和防护性。  相似文献   

8.
“大”在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应为表示有形事物空间量的大小,它还可以用来隐喻时间、数量、年龄、力量和强度、范围、强调、其它抽象事物、社会地位、大约大概等抽象概念,这些抽象的用法,均可以在“大”的始原域的意义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间观念在人类认知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反映到语言中,空间词语就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借助空间隐喻认知理论,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可对俄汉语空间维度词"大/小"большой/маленький(малый,мелкий)"在隐喻时间、年龄、数量、颜色、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对其异同进行阐释,有助于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维度词“高、低(矮)”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高、低(矮)”在空间域的具体含义及词义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借助于语义场理论,对汉语成语语义场作些探索性的论述。全文分为“狭义的成语语义场与广义的成语语义场”和“语言的成语语义场与言语的成语语义场”两部分。狭义的语义场下分等义、近义、反义、类义等子语义场;广义的语义场,指表示同类事物现象的成语间宽泛的类属关系:凡从静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语言的语义场,凡从动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言语的语义场。最后就成语的语义场嬗变、语义场强度、语义场文化背景等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
程山  陈婧 《文教资料》2011,(9):45-46
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梳理了一些隐喻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了"雷"的语义隐喻,目的在于初步了解隐喻相关理论与研究情况,初步运用理论来分析一点具体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为认知现象的隐喻研究,进而分析了"雷"的隐喻类型,最后梳理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对比了"雷"的本体与网络盛行的喻体语义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苦"属人类味觉范畴,乃汉语基本味觉词之一。随着人类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汉语基本味觉词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其表现能力在不断加强。文章从"苦"的古代字形入手,结合多部辞书,分析、归纳了"苦"的义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构拟了"苦"字的语义演变方向,并对"苦"的义项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14.
"大"在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应为表示有形事物空间量的大小,它还可以用来隐喻时间、数量、年龄、力量和强度、范围、强调、其它抽象事物、社会地位、大约大概等抽象概念,这些抽象的用法,均可以在"大"的始原域的意义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隐喻性谚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谚语,它是一种扩展了的、本体不在场的隐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意义的双重性。既有字面义,又有 隐喻义。隐喻义是字面义在相似性的基础上映射形成的,涉及了两个领域,两个语义场。隐喻义具有形象性,形象性是理解隐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义还具有多义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定中结构——隐喻式定中结构的语义和结构特点,从定语标记的有无、定语语义指向、结构的自足与否三个标准先将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揭示隐喻式定中结构的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让"字句主要表达两种意思:"致使义"与"容许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类"让"字句在语义特征上存在着多方面差别,进而全面考察"让"字句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空间形容词"宽、窄"不仅有维度义,而且有面积义。面积义表示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是维度义转化而来的,具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等语义特征。与面积义"宽、窄"搭配的事物通常具有二维表面。  相似文献   

19.
量词“条”的语义认知研究会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量词“条”是什么,以及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语义、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三个角度对量词“条”的语义认知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汉语中“前”字错综复杂的使用情况,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中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利用认知语言学学的体验观,隐喻理论,意象图示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研究发现“前”主要有六个义项,都集中在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其在时间域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源域空间域,证明“前”的隐喻用法尤其是在时间域的隐喻已经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