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迪娜·罗森堡新作:《迷人的旋律》──乔治·格什温与艾拉·格什温的完美合作魏长青编译1936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时年仅38岁的乔治·格什温首次以乐队指挥和钢琴演奏家的身分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露面。他是为了给影片《弗雷德·阿斯泰尔》创作主题音乐来...  相似文献   

2.
乔治·比才     
亚历山大·塞扎·比才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的姊妹是钢琴演奏家,著名的声乐教师弗朗索瓦·亚历山大·德尔沙的妻子。比才的教父一直管他叫乔治,家里人也随之这样叫他,因而日后他便以乔治·比才而著名。比才九岁进巴黎音乐学院,不久就成为该院出类拔萃的学生。后来,他向著名的马蒙泰学习钢琴,向古话的岳父齐默尔曼学习和声对位。有时,古诺这位未来的歌剧《浮士德》的作曲家也亲自给他辅导。后来,比才又向歌剧《犹太女人》的作曲者阿列维学作曲。他多次获奖,显  相似文献   

3.
1991年,在伟大的作曲家逝世200周年之际,他的音乐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流行。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谈到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时曾说:"在100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再也见不到这么一位天才了。"这是个热情的预言,但它很快就被否认了。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之际,当他的崇拜者们遍及全世界时,许多人都确信尚未有人  相似文献   

4.
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姚富清是什么原因促使像卢托斯瓦夫斯基和彭德雷茨基这样的大作曲家为她写作乐曲?尼古拉斯·凯尼恩盛赞她的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这种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使这位年轻的音乐家每年除从事音乐教育以外,还要演出大约120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5.
卢梭     
瑞士出生的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作曲家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本人及其著作对于任何要掌握其思想并了解其生平的人都是棘手的难题。卢校声称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所提出的观点均具有内在的连贯性。而许多批评家却发现其中矛盾百出,不过是一堆堆激昂的言辞,一名诊释者称卢梭是不负责任的作  相似文献   

6.
许多男女青少年喜欢站在公园或海滨乐队近旁,按照音乐的节奏“指挥”乐队。他们被那令人兴奋的音乐声、演奏者们的礼服以及日光下闪闪发亮的乐器所激动,尤其使他们感到激动的是乐队指挥挺立在乐队前挥动着指挥棒与手臂,宛如一尊小神般地主宰一切的情景。你自己也许就有过同样的经历。如果演奏的音乐是节奏规律强烈的进行曲或舞曲,那么你和乐队的节奏就可能完全协调一致。否则,尽管你在模拟指挥的动作,但总要稍稍落后于他的节拍,因此,你不  相似文献   

7.
1880年夏天,身为职业音乐家的马勒,年方20,就在林茨近郊一个温泉疗养所的小剧场里登上了乐队指挥台。之后,马勒一直担任乐队指挥,名誉和地位蒸蒸日上。37岁时他荣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此时的马勒已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指挥家。然而,他常说的一句话却是“当指挥是为了活  相似文献   

8.
三百年前——公元1685年,在德国与“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同年诞生的还有另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的哈雷城。亨德尔并不象巴赫那样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最初是个理发师,后来成了外科医生,还当过萨克森-马格德堡王子的男仆。老亨德尔六十三岁时,第二次结婚,娶了一个牧师的女儿。他们婚后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老亨德尔一直希望儿子今后能成为一名律师。当这个孩子刚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时,他的父亲便禁止他的音乐活动,竭尽全力来扼杀他这方面的才能。这样,小亨德尔不得不经常在深夜躲在阁楼里偷偷地用古钢琴练习弹奏。七岁时,亨德尔的父亲带他到萨克森-魏森费耳斯的公爵府  相似文献   

9.
“摇摆乐大王”本尼·古德曼于星期五逝世,享年77岁。他精湛的单簧管演奏技艺,以及他对种族歧视的公然蔑视,受到世人的褒扬。电子打击乐演奏家莱昂内尔·汉普顿说,“古德曼之死,不仅对音乐界,对整个人类也是个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他贡献卓著。他是第一个给黑人以平等待遇,使他们能够和白人一起演奏四重奏的人。他  相似文献   

10.
巴拉基列夫是19世纪中叶一群俄国作曲家们的鼓动者和良师益友。在这一群作曲家当中,有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鲍罗廷,即一般所熟知的“五人团”或“强力集团”。受格林卡榜样的鼓舞,他们都献身于民族音乐。巴拉基列夫是一位富有才华的钢琴演奏家,被经济所迫,只好花去很多时间从事音乐教学。不过,在这一领域里,他的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发挥。1862年,他担任新建的圣彼得堡免费音乐学校的校长助理,并指挥学校管弦乐队的演  相似文献   

11.
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洛波维奇,俄罗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于2007年4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0岁。罗斯特洛波维奇是当今最著名的大提琴家,他演奏过几乎所有著名的大提琴乐曲,许多著名作曲家都曾为他作曲。近年来,他作为指挥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先后为美国和欧洲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开始的和弦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但任何一位能够看懂乐谱的人都会很快地发现,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这些和弦是任何一个双手正常大小的人所根本无法弹奏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塞里尔·史密斯熟悉这位作曲家,他说他从未见过象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大的手,“如同章鱼的触角覆盖在键盘上”。他还说,拉赫玛尼诺夫用其右手可以弹奏从C到高音E的和弦。这是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但拉赫玛尼诺夫却可用拇指弹奏中央E,他能以常人所不能及的方法用拇指在其它手指之间屈伸自如地演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号演奏家杜夫龙先生、萨克斯管演奏家鲍特如瓦先生和钢琴家雅克宾女士共同演绎的法国作曲家让·里维埃为小号、萨克斯和钢琴谱写的世界惟一的一首同类型协奏曲终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2006年“春之旋律”系列音乐会落下了帷幕。由中外音乐家演出的5场高水平音乐会,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演的音乐家们也颇有感受。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音乐会的中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钱俊认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从没有机会在法国听众面前演奏法国作曲家普兰克的作品,听到了他们的掌声,我终于明白演奏是成功的。在巴黎中…  相似文献   

14.
不少曾经名声显赫、盛极一时的作曲家在经过几代人之后相继由盛变衰,但贝多芬高耸的雕像则无论在专业音乐家还是一般听众的心里都获得持久不衰的崇敬。专业音乐家们认为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语言,继法国大革命之后,集中体现了自由的理想主义的新时代;而对一般听众来说,他那热情洋溢、激动人心、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在他们心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家族中的两代人都出自佛兰芒血统,服务于科隆选帝侯宫廷。他的祖父是小乐队指挥,父亲为男高音歌手,因此,在他没有出息的父亲想把孩子培养成“神童”的情况下,他自然也得受雇于选帝侯,在歌剧管弦乐队担任古钢琴师、宫廷风琴手,继而又担任中提琴手。他在键盘  相似文献   

15.
科沃德光环的背后王云彤诺埃尔·科沃德(NolCoward)是英国著名剧作家、演员及作曲家,生前以他那精炼的社会风俗讽刺喜剧而闻名于世。科沃德于1899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特丁顿一个世代贫穷的家庭里。因为他出生时离圣诞节还有九天,所以他母亲就把他视作能带...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丰富的马扎尔民间音乐对匈牙利的作曲家来说,确实是前所未闻的。当贝洛·巴尔托克(Bela Bartok)于1904年第一次改编一首这方面的匈牙利民间曲调时,他意识到他对这一领域的音乐是陌生的。为了从事系统的研究,他不久就为自己的音乐美学找到了一个新的依据。他成熟的作品是建立在把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自己的音乐语  相似文献   

17.
1804年5月20日,斯摩棱斯克省的新斯帕斯科耶村子里,一只夜莺特别嘹亮的歌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就在这朝霞满天的时刻,贵族伊凡·尼古拉耶维奇·格林卡的家里生下一个婴儿——他就是未来的伟大作曲家米哈依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格林卡的父亲的领地很象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描写的拉林家的庄园: 老爷的府邸幽深而清静, 府邸的前方是金色的田野, 开遍鲜花的草地色彩斑斓, 疏疏落落的村子依稀可见,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牧放, 同拉林家的庄园一样,一个绿荫如盖的大花园和宅邸相连。  相似文献   

18.
门德尔松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蒂在不少方面是异乎寻常的,当然,首先他是个特殊的作曲家。一般说来,一个人要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挥必定要经历很多挫折,而他却不在那些经过努力奋斗才成功的艺术家之列。而且,他所写的音乐作品也不符合当时音乐的潮流,他的风格来自古典音乐。他的气质沉着、镇定、文雅,不象大多数浪漫主义作曲家,他们的音乐是情感的热烈倾泻与迸发。门德尔松属于那种可以说是拥有一切的人;他的家庭富有、和睦、有教养;他本人聪明、英俊、可爱,并且有多种才能——他不但是个音乐家,还是优秀的作家和艺术家。他还有个笃实的特点: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今天,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名字已无可争执了。他是行家们公认的20世纪为数不多、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当今,有几千个音乐厅在演奏着普罗科菲耶夫的乐曲。他的乐曲越来越使演奏者和听众倾心。可是多少年来,可以说是几十年来,不论是听众、乐队队员或是音乐评论家,很少例外,都是不仅以怀疑态度对待作曲家的作品,而且干脆不承认他的作品是音乐。评论家甚至不惜用最肮脏的字眼写道:“音乐的污秽”,“浑浊的脏水”;当时的演员,根据普罗科菲耶夫本人后来的回忆,一个个都骚动起来,宣称不愿演“这破烂”。他还说,虽然在音乐厅受到相当的欢迎,但批评仍然是颇失体统的。例如,在纽约演出时,曾有过这样的恶言秽语:“可以  相似文献   

20.
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公众中的声望无须靠电视连续剧来突出,哪怕象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的《巴切斯特史话》这样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他现已跻于英国名小说家之列。但是他的母亲尽管在当年与她儿子一样享有盛誉,现在却淹没无闻了。弗朗西丝·弥尔顿生于1780年,是一位牧师的女儿。二十九岁时,她与托马斯·特罗洛普结婚,这在当时已属晚婚。十年中,他们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