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营造有利的环境,创建学习平台,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提高生活品质,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积极创设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尝试体验,在丰盈的生活中融入体验,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体验,努力做到让学生。想体验、会体验、乐体验”,只有学生的体验鲜活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要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而且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课程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都以回归儿童生活为基本理念,都强调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要贴近儿童生活,儿童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究生活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要重视品德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框架,也要关注决定课堂教学性质的教学情境。要让品社(生)课堂充满生机,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选择的利用故事、图片、资源、历史、活动等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学习的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品德教学更加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体验情境,组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在初级教育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不能只靠听讲来学习,而要让学生们更多地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学习活动,动手动脑,才能让学生深切体验,形成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可以说,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一、创设活动情境,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易志鹏 《文教资料》2012,(18):189-190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育人课程,其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文化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意识、友善的人际关系、基本的社会技能和日常行为习惯、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等等。传统的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造成学校德育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急需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0.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实现品社(生)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郑庆 《时代教育》2014,(10):280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的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来实现的。本文从设计游戏、聆听故事、创设情境、学科互补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品德课堂"活"起来,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生活情境中得到释放,创造兴趣无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生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受认知上的挑战,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利用小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不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触动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体验,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一、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品德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教育家赞科夫说:"如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珲春市教育局提出了深入推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施意见,在品德与生活学科当中,如何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理想化课堂教学呢?在我的教学实际中,遵循着以下原则:一、活动体验,让学生"动"起来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柯国玲 《文教资料》2015,(1):148-149
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注重生活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给学生一个真实和朴实的品德课堂,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和道德的升华。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给自己合理地定位,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孩子当成亲人,把自己当成"顽童",把顽童当成朋友,说话算话,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做好"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16.
曾兴俊 《教师》2014,(30):93-93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策略。笔者认为,通过创设和谐情境、生活情境、竞赛情境、问题情境、对比情境、艺术情境等,能有效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创设贴切而有力度的场景和氛围,让他们从自己的认知世界出发,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感染自己、打动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触及到自己的心灵。然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自主发展,体验学习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亲历,在建构知识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高效的学生体验情境,让物理课堂情境“动”起来,对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谈谈物理教学中学生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性。当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效率很低,新课标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把品德与社会教学植根于生活。那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对此问题做出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6,(24)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需要生活资源和生活实践的支持,品德与社会生态课堂要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主张在最贴近人性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和情感的自我认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