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用活动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领者,教师要灵活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使《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生动而精彩。本文就如何打造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要让学生在真切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使课堂的教学有效,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回归生活;其次是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具开放性;第三是教师要能够巧妙的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课堂一个生命力;最后是教师要随时对教学前后进行反思.这样便能符合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回归生活,创设开放而又有生命力的课堂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在品德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理念落在实处?我认为,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创设现实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构建和谐、鲜活课堂,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主体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基础 品德教学要走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才能使品德教学真正受到学生的喜欢,也彰显出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课堂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由课堂教师、学习主体学生以及课堂环境共同作用组成。生态课堂概念并不是为了否定传统教学而产生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理念,并引导教师去制定具有发展观、生态观等观念的教学理论与计划,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束缚,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思想与品德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与课程的开展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为了更好地构建小学思想与品德生态课堂,本文首先就生态课堂的内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小学思想与品德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小学品德课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都是源于家庭的引导和教师的帮扶。在进行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引领学生的内心,把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提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更新。引导学生将更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品德这门课程当中,从生活当中发现品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儿童学习中,通常由游戏开始,让学生体验快乐,发展智力,逐步形成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可适当采取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使其在愉悦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教育,提高能力。一、小学品德教学中常见的游戏类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游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认真指导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热爱生活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实践,来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留白,使之成为引发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从而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彩生活中无处无品德。我们品德课教师只有把品德课堂置于广阔的精彩生活的大背景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把精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那么,品德课教学将变得开放,学习空间也会不断扩大,我们的品德课堂也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将精彩生活融入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师在小学品德地理题材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生活,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研究过程,老师要作具体指导,才能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传统、单一的,整节课学生都显得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鉴于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绽放出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14.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型综合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是课程实施的特点。在这个特点下课堂就要进行转变:一是转变教师的角色;二是转变问题的呈现方式;三是转变教学方法。这些转变的灵活运用就会使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是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门课。我们常常讲.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们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有的老师就急于求成。心里比较急躁.总是希望上完了一堂课.孩子们什么都懂了,能够在实际行动上做到了.急功近利。教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品德与社会》使教师有了最得力的武器,它是儿童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门学科,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学习.真正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天性.走进学生心灵,从而使品德课堂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进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农村学生对这些学科感兴趣,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陈立星 《教师》2013,(31):84-84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由于品德课教师大多是兼职.且该学科质量评价量化较难等原因,致使平时的品德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是其问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品德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呢?笔者以为.以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一个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根本。道德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品德教育应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是新课程改革下品德课堂教学追求的新理念、新思想。追求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教学是教师基于这种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对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做出的一种全新探索。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品德素质,培养出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的人才,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