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真情实感的语句才能打动人,只有说真话、表真情,才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的灵魂在于引导学生寻找动情点,诱发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动情点;捕捉细节,深化动情点;读写结合,积蓄动情点。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有情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凡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总是作者动了感情才见诸笔端的。作为教师,我们这些“现文者”理应努力寻找动情点——一篇作品中作者思想感情集中流露的地方,一篇作品中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去理解作品,推敲语言和文字,“技文人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一、钻研教材,挖掘动情点要使学生“观文”动情,教师必须在阅读中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使读者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动情点呢?动情点即作者的感情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青少年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一旦有情感的参与,他们认识的世界就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抓住课文中的"动情点",以情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起写作,许多小学生感到不会写、难写、怵写,究其原因,是他们感到单调的生活无事可写,平静的思绪无话可说,缺少体验,没有投入。要想改变这种状态,我认为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热情地投入生活,鼓励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增强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一、追寻动情点,引发写作激情所谓动情点,是指事情本身对人的思想和感情有所触动。情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丰富的生活,自然会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例如,环境的变迁、人事的变化、生日活动、竞赛得失、考试成败等都会引起情…  相似文献   

5.
好的记叙文往往能做到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触动过自己的心灵而又能感动他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文贵在情感上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意;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蕴含着真实情感的、触动过自己心灵而又能感动别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江剑鸿 《教师》2016,(6):89-90
留白是一门艺术,在图画创作中讲究"意到笔不到",以创造出无画或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运用到教学中能激活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练笔点,架起读写的桥梁,让学生"读"和"写"获得丰收。一、动情点扩写,拨动心灵之弦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是抒情的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感人。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动情点,进行读写联动,这样由写入情,由情入心,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与感动。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有这样  相似文献   

8.
情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产生于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情趣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激发欲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寻找学生的"动情点"、"兴趣点",提高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教"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愿意去写,善于触发学生动情去写,善于鼓励学生主动去写。只要"教"得恰当,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写出生动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0.
感情真挚,是对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重要内容。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找准动情点 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如果我们找准动情点,哪怕是铁石  相似文献   

11.
教育没有了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本文阐述了在"教师情、文本情"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在语文课中动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有感情地读,就能凭借语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做到入境动情,进而达到明理。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是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指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写具体作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习作的灵魂在于动情点的捕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抓住突发事件捕捉动情点,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习作才能有情表达;而追思动情的前因后果,品味动情细节,习作表达才能生动感人;多阅读、多写日记积蓄动情点,才能为学生的有情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学生的作文,让人读后觉得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真实感受,没有动情。作家巴金也曾讲过:“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只有感情充沛,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在此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作文入门”环节,孕育写作情感 在刚学写作文时,关键是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这时,教师引导的正确与否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学生怕写作文或照抄例文的后果。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1.写作训练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意角度要小,题目要新鲜有趣,让学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文字表达的真实、感情的真切,不再是语言文字的形式游戏。立意、结构、文采都是可以通过系列课程"模式化"训练出来,唯独"感情真切"无法程式化的训练。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文本入手,让学生且读且悟且思,对文本动了心,发乎情,寄于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引导他们从对文本人物动情,到对自我动情,完成情感的体悟,作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9.
"感情真挚"才能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可以把作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语文作业中布置培育亲子情感的作业,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先引导学生做人,再引导学生作文。在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写出"情感真挚"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作文明确指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是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指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写具体作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