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史情教育”□陈涵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有很强的思想性,所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在对语文教学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的过程中,经过实践,我感到以下三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以情感人。思想教育是明理、动情、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是由学生...  相似文献   

2.
平常我们所指的"文章"和"文学"蕴含着体裁差别之意,文章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各种应用文之类的文体,文学则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之类的文体。文章训练属于基础性训练,文学训练属于提高性训练。笔者发现,不少一线教师几乎未将文学知识的渗透揽入自己的教学视野,文学知识、文学训练的缺位致使学生只知语言内容,不知语  相似文献   

3.
吴雪艳 《小学生》2013,(11):10-10
小学语文是孩子们后续学习的基础,对基础的学习一定要坚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基础是由无数个细节来组成的,因此,细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中之重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想我们一线的教师都在逐渐地领悟并实践,如何简洁、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浪费四十分钟的任何一分钟,做到真真正正的实实在在的为了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以下是《动物的互惠互  相似文献   

4.
柯秀枝 《考试周刊》2012,(68):42-42
现代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多层次、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功能,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准确性,思想性,艺术性”。将这“三性”融为一体,也就是所谓的“三合一”.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海菊 《广西教育》2013,(21):76-7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诉求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程着重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忽视了美育渗透。美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一、品词析句,充分挖掘文本语言美的内涵入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是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的有效内容,  相似文献   

6.
胡凯琳 《考试周刊》2022,(47):23-28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提升课堂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五育”教育渗透工作。语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成为当下的教学重点,这是当下所有语文教师需要去努力解决和优化的板块。语文学科作为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五育”育人理念的渗透是凸显语文学科教育价值的关键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创设与教学拓展都有明确的要求,通过“五育”融合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尝试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用小学生的思维去探索落实“五育”渗透的方式,找到利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活动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将课堂教学与“五育”渗透工作进行有效结合,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五育”渗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证明,重视加强健康有益、丰富生动的审美教育,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促进智力结构的改变,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荟萃,也是思想美、形象美、意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有许多德育的内容,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德育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能学会做人,学生在德、智两个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应逐步从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做到三个“渗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标准”还明确指出:“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表明,如能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注重教学中“艺术因子”的挖掘和渗透,则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能较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品德形成发展的的阶段性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阶段性,愈来愈多的人主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按儿童品质发展的阶段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把德育渗透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紧密结合,找准德育渗透的“角度”,让学生对抽象的思想道德标准,由通晓、明白、启迪,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曾提出: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说明写作时,要有深刻、鲜明的立意,作品要能激发读者的思考,才是一篇有水平的作品。对于作文的深刻立意,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应着力进行培养,推动学生的思维层次和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个性化作文。所谓的个性化作文,就是提倡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力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也就是学习用笔描写自我观察到的一种生活,一种发现,一种现象;抒写自我的一种随想,一种感悟,一种情愫。学生的这种自由表达的习作,离不开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地捕捉训练契机,在灵活多样的指导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5.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在小学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果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183;陈风&#183;月出》),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应渗透德育教育,春风润物般地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1正确看待语文的基础领先作用,利用学科优势,重视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指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思维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及参加社会工作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