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学生对习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一篇篇有温度有情感的习作。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学生对习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一篇篇有温度有情感的习作。  相似文献   

3.
习作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不高,畏惧写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习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对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效率作了一些探索。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的成功和快乐,学生才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知  相似文献   

4.
在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挖掘习作训练点,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一篇篇经典的美文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的习作兴趣一旦被调动、培养起来,他们就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会把习作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就会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提供素材,联系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等,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其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习作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习作课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出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在小学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习作教学的效果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的,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学生习作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创设条件使这种兴趣得以持续,让他们自觉又自信地投入到习作实践的全过程.基于此,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把立足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主动有效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习作实践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想学生能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才会写好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让生活为习作"源泉";让日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敞开心扉,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通过教学和生活体验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10.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要解决习作教学的难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开启习作之门的"钥匙",发掘他们在习作方面的潜能,启发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钥匙之一——呵护纯真天性,鼓励畅所欲言习作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  相似文献   

12.
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习作的实际能力出发,通过让学生阅读童话、编写童话,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阅读童话成为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点;合理把握学生阅读童话兴趣的发展水平:创造阅读的条件、掌握编写的方法、关注兴趣发展的差异;师生参与体验童话故事的创作乐趣;以公正的评价保护学生编写童话的信心和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习作会产生一种畏惧、排斥,甚至试图逃避的心理,面对一篇习作他们往往无从下手,这给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关于习作教学中指出:"应鼓励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糜彦彬 《辽宁教育》2014,(11):59-59
对作文,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他们把习作当成—种负担,对习作缺少兴趣。习作畏难情绪的产生除了缘自小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日常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外,还与教师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习作教学枯燥无味,也会导致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进而形成畏难心理。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多数学生惧怕习作,讨厌习作,他们一上习作课就心烦,只有少数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害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目标过高,产生畏难情绪;教师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僵化了学生思维模式;无效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评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难,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快乐习作、喜欢习作。通过小组合作处理材料,利用材料,共同完成一篇习作,以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多数学生惧怕习作,讨厌习作,他们一上习作课就心烦,只有少数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害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目标过高,产生畏难情绪;教师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僵化了学生思维模式;无效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评语不能触动学生而使学生丧失信心;学生作文不能发表,导致学生的写作动力不强。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8.
习作一直是小学生比较头痛的一件事,其实习作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习作。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为何怕写?其原因有几个:一是学生没有"生活",二是学生的语言储备不足,三是学生的情感酝酿不足,四是学生的习作动力不足。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他们的习作动力,锻炼他们的写作意志,是习作教学成败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谭玉贵 《考试周刊》2013,(83):55-56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文章就如何引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