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少儿节目单。师:你喜欢什么节目,它在什么时间播出?生1:我喜欢“金色的童年”节目,它在8时10分播出。生2:我喜欢“大风车”节目,它在18时30分播出。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有幸在一次教材培训活动中,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一堂《24时记时法》示范课。黄老师这节课,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暗合了当前国际数学教学的新走向,现将这堂示范课赏析如下,以飨读者。一、创设情境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学科的视角看待知识,能让学生体会到相关知识不同的学科意义,这对于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活动以及引导学生体验学科本质是极为有利的。研讨《24时记时法》一课,力求从“记时”的数学意义和教学价值出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归纳普通时记时法和24时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7页.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在设计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黄爱华 《广西教育》2010,(10):27-30
一、猜一猜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相似文献   

8.
好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只有进行预设的课堂才能有效。而真实的教学过程又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必然会出现意外。如果我们教师能巧妙的利用这些意外实现动态生成,那么就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课堂教学就会高效。以下就是笔者《24时记时法》的教学片断及其感悟。  相似文献   

9.
“一纲多本”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现实状况,“一纲”是指目前我国统一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纲,“多本”即指在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之下,出现了“人教版”、“北师大版”、  相似文献   

10.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情境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现结合《24时记时法》具体谈一谈。  相似文献   

11.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散见于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三年级《24时记时法》的教学,许多教师的体会是"难"!因为难,有的教师往往将一课时的内容分成几课时来教,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难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9耀51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转换。2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索意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课件演示:一天呀,猪八戒收到一张请柬,他打开一看: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第二天,天还没亮,猪八戒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忙忙赶往瑶池赴宴。可  相似文献   

14.
15.
"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这一单元以后,我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对于有些问题的解答错误明显,而学生在解释的时候又有一定道理。细细推敲,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为此把学生的问题归结为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16.
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换的方法,感受转换的思想方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7.
蒋玉琴 《江苏教育》2012,(16):35-37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这部分知识初看之下,的确密密匝匝,让人眼花缭乱。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是两种不同的表示一天时刻的方法,课本上给出的两种记时法的概念,只不过是数学学科世界的一片风景,是经过很多人长期努力逐步凝结而成的风景。笔者试着以"24时记时法"一课的教学来阐释如何  相似文献   

18.
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因此,备课改革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新的备课模式,力求这个模式能起到减时增效的作用。备课的基本环节:常态备课(五环节):分备-交流-修正-实践-反思。精品备课(七环节):分备-交流-示范-评议-修正-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一、谈话,初步了了解两种记时法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老师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拨3:00),你能认出来吗? 生:3点. 师:通常,3点时你可能在于吗? 生:我在上课. 生:如果是周末,我可能在玩.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应该在睡觉. 师:奇怪,同样3点,怎么有人在上课,又有人在睡觉? 生:因为有的是早晨3点,有的是下午3点. 师:看来,只说3点容易混淆.而有了像凌晨、下午这样的时间词呢? 生:很清楚,不会再混淆了.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想】记时法,是为了解决钟面一圈只有12小时,而如何记录一天24小时的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口头表达不一定那么规范,比如问:"你什么时候放学?"通常的回答是"4点"或"下午4点",在现实的情境中我们都能明白指的是下午4时。用24时记时法记录的时间,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甚至已经能将部分时间与普通记时法相对应。但两种记时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以及转换的方法,学生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并且学生对于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