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课堂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本剧     
山东省威海市望岛小学近日举办了"say英语、show经典"的英语课本剧展演活动。活动以中国经典课本剧为载体,用英语表演。学生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本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和创造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所以教 师针对课堂教学要做出教学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而课本剧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之 一。本文分析课本剧教学的意义,进而针对语文运用课本剧教 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始建于2001年,本着办优质教育,创品牌学校,培养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建校之初我们就努力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寻找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书育人的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创编、演出课本剧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现在已经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统编教科书的单元习作安排了多样的"创编故事"的形式,包括编童话故事、续写故事、创编生活故事等.设计丰富的创编故事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实际的故事创编教学中,有的教师花了大量精力去传授谋篇布局手法、人物描写方法、修辞表达技巧等,却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设计一个好...  相似文献   

8.
课本剧在提高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故事为理论传授依据,以形象的情景演绎带动课堂氛围,充分、深刻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全面地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以"狐假虎威"课本剧教学为例,阐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课本剧一例     
这是三年级普通班的一节日常英语课,和往常一样,上课前我请两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他们自己编排的课本剧。  相似文献   

10.
倪云洁 《考试周刊》2009,(50):67-68
编演课本剧是新时代的要求,提倡编演课本剧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验初期,教师要做好编演课本剧的一系列铺垫工作:整理戏剧知识、提供资料及有影响的教育网站、组织观看经典剧作并作剧评、选好导演并使其明确角色意识等。编写好剧本是演出成功的最基本的保证,教师要加强编写剧本的指导,明确方法步骤。剧本写好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并注重评价反馈,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王永胜 《河北教育》2005,(24):32-33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已成为教师深化语文教学的有力手段,它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情感、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本人通过几年来对课本剧的分析研究,与教师们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有了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培养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切实调动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受限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其在文章的理解上仍然有所欠缺,为此有必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故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的有效措施,旨在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英语课本剧的表演,探讨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任务型课本剧表演课使外语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换,体现了高度的互动性。教师对交互的控制减少,学生在交互中表现活跃,他们控制了整个交互过程以及交互内容。这一教学形式将教材"活化",将课堂"动化",将教学过程交际化,尊重了学生的需求与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旨在造就高素质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1.编演课本剧使学生学习语文变被动为主动。改编剧本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戏剧的有关知识学生必须主动去学习。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对比并交流成果,以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本剧的改编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文体转换的能力。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体的划分是非常森严的,一般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将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在语文课本中依次进行编排。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各种文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融通,各种文体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题材、主题、体验决定了体裁、文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学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表达,文体仅仅只是它的一种外在存在形式而已。比如忧愁、正义、爱恋、仇恨、眷顾、怀念等各种审美体验类型,我们既可以写成诗歌,也可以写成散文,还可以写成小说,更可以改编成剧本。之所以存在文体的分野,那是我们运用的写作思维和语言元素不一样造成的。这一点,在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认识。课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有着戏剧的文体特征。课本剧首先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舞台动作来进行隋节的展开和故事的讲述的,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如果照本宣科讲解词句,或者让学生背诵,确实难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经过探索,提出几种巧用课本剧来激活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课本剧是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给自己和同伴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园活动。课本剧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表演活动,主要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它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课本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起着课堂与书本不可代替的作用 ,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