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希腊神话中 ,神和英雄的故事都是以个体为中心的 ,而这种“个体中心”实际上是由神话思维的“自我中心”演变而来。一种试图超越现实的否定机制———“自我否定”融入个体之中 ,使得希腊神话里的诸神和英雄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达到一种内在的完美 ,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文化神话和英雄神话五个类型,在同类神话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阐释中日神话中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即他们敢于反抗权威、征服自然、治服怪兽,保护百姓。共同点反映出两个民族在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经历了相同发展阶段。指出中日两国英雄神话又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性。其相异性在于:第一、思想倾向不同。第二、中国神话着力歌颂英雄的执着与顽强,而日本神话则大多歌颂胆略过人、克敌制胜的英雄。第三、日本的英雄神话中,英雄们总有好运相随,而中国神话注重体现英雄本色,绝不靠运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可以感受到中日两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驱魔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至关重要的母题,也是英雄形象建构的基础。这一母题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一定的发生情境,特别是古希腊英雄神话中,驱魔母题发生的情境与中国英雄神话的驱魔情境有着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冒险情境、荣誉情境和道德情境,也正是这些较为特殊的情境中才上演着独特的古希腊英雄剧。  相似文献   

5.
神话思维蕴藏着人类心灵的普遍内在结构,也是结构主义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起点.古希腊神话中悲剧英雄与快乐英雄的形象,象征着现代传媒中的视觉英雄与听觉英雄,分别阐释着大众传播中两大永恒主题:生存主题与狂欢主题.神话构造了传媒,传媒讲述着神话.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口头文学。古代的人们不可能对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等做出科学的解释,就凭着幼稚的想象,通过超自然的形象,以幻想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编造出一些故事或传说。神话一般分三种,即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创世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烛龙等。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如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等。  相似文献   

7.
韩松落 《大学生》2014,(21):65-65
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地的神话和传说后,得出一套关于神话的理论,其核心是"单一神话"。在他看来,一切神话都是同一个神话的展现,这个"单一神话",是"故事背后的大故事"。他把这个大故事命名为"英雄的旅程",所有的故事,都是这个大故事的变种,英雄们变出一千种样貌,旅程也演变出无数种形态。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许多成年人担心魔幻文学会带给孩子逃避现实的负面影响,但广泛的阅读事实证明,魔幻文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不言而喻的价值.借助魔幻文学的形式、结构和形象,儿童不仅可以开辟想象的新领域,而且还可以由此展开心灵世界的历险,积极地面对成长.与此同时,魔幻文学是对神话叙事传统的传承和延续,它以不变的信念听从英雄的召唤,体现了复魅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黎族神话蕴藏丰富,文化涵蕴深厚。本文主要对黎族的开辟神话、人类起源(族源)神话、洪水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等五种类型的神话进行归纳梳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神话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充满着时代特色,又富于艺术新意。注重展现神话英雄的典型形象,用想象和激情将神话和现实沟通融汇起来,是其特点之一。题材多样性,是其特点之二。就其取材看:一是向我国古代神话取材;二是向日本神话取材;三是向古希腊神话取材。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2.
40年代初,闻一多以伏羲神话为中心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其研究特征:多参照古籍献,也注重国外资料和活的民间学,特别是少数民族神话。从比较神话学角度看,伏羲是典型的化英雄。化英雄是较原始的神话人物,他为人类取火、制造各种化物品,确定某些社会制度、礼仪等。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15.
厄休拉·勒奎恩在奇幻小说《特哈努》中解构了英雄历险神话的单一模式,有意识地进行女性主义的探索,认为女性真正需要的是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力量,从而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6.
雷宇 《文教资料》2011,(31):25-26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一经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法风潮。主人公哈利·波特作为魔法世界的拯救者。被命运推动着完成惩治邪恶.保护弱小的神圣任务。这与神话原型批评代表之一C.G.荣格所总结的英雄原型不谋而合。而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对英雄历险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反映在《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创作中,符合了人类的英雄崇拜心理和对英雄历险的期待和预设,使主人公形象得到升华.赢得各阶层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方神话服膺于人类文化共同的历史进程,故而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神话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的特性,蕴涵着不同的文化精神。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体现了以世俗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中国神话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是伦理性的,神话中的人物往往是“德”的化身,表明我们的祖先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独行月球》作为一部科幻喜剧电影,其中的科幻叙事虽基于科技的发展,但文化内核融入了神话元素,蕴含着神话的复归。末日灾难母题与英雄母题等集体无意识原型经过重述被搬上电影银幕。影片中舍己为人、不屈不挠的传统精神在不同的故事文本中得以承袭。人们对现实的焦虑、未来的茫然通过神话叙事得到缓解,增强了自我价值的认同。英雄神话再度风靡,民众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质与优秀的价值观,在挫折与困难中坚定正确选择,更是维护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以一个异端的形象出现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她的写作消解了神话叙事,代之以后神话叙事;消解了爱情神话和母爱神话,放逐了壮美的英雄和理想主义,让小市民唱起了主角,呈现了文学“优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