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代河朔藩镇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早在宋代,对唐代藩镇的研究就已开始,并提出了多种看法,有的认为黄巢起义之前的藩镇具有双重性,肯定藩镇的积极作用;有的则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认为藩镇是国家的大害。但是这些都还不是专门的研究。宋代以后,元人朱礼《汉唐事笺前集》,明人洪垣、张溥、李贽,清人赵青黎、沈炳震、赵翼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唐代藩镇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讨论。而明人张大龄的《唐藩镇指掌》、清人华湛恩的《唐藩镇表》、黄大华的《唐藩镇年表》、  相似文献   

2.
开元天宝之时,守边备塞、镇抚边境是节度使的主要职责。中唐以降,藩镇节度使所具有的军事、经济、民政、刑法、人事等方面的职权,正是藩镇集权型政体形成的体现。藩镇节度使的职权,即反映了中唐以降在唐代地方行政体制中,藩镇、州、县三级行政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事实,也使我们进而重新去审视安史之乱后唐代藩镇问题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或依附于中央,或割据一方与中央对抗,致使唐王朝动荡不安。东南型藩镇是指控制荆南、湖南、福建、鄂岳、江西、淮南、宣歙、浙西、浙东等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的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间,共发生十二起动乱。从时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德宗与宣宗时期。从空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浙西地区。东南型藩镇虽只有十二起动乱,但其动摇了唐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快了唐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4.
湖南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张国刚同志的《唐代藩镇研究》一书。杨志玫教授评论说:“该书提出许多独立新颖的见解,读后令人耳目一新。”现摘录书中“引言”的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藩镇,在一般读者眠里几乎成了分裂割据的代名词,这实际上是不合历史事实的。唐代藩镇近五十个,被列入《新唐书·藩镇传》的不过七、八个,是不能代表整个藩镇的情况的。藩镇又称藩岳、藩翰、藩垣、藩侯、在古代不是一个贬词,是形容地方机构能够屏藩王室,镇守一方的美称。从历史上看,藩镇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唐代藩镇(道)与唐王朝究竟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可以分成如下四种类型:一是割据型,主要集中在河朔,大多是安史旧部归降者,其代表是魏、镇、幽三镇;二是防遏型,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带,多是战争期间临时设置军镇分合变化而来,虽然时或不听指遣,却仍不失为朝延制遏骄叛的屏障,并非割据藩镇;三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唐代政治体制的变动这一背景之下,考察唐代幕府辟署制度之性质、地位与作用。重点论述唐后期藩镇幕府。  相似文献   

6.
冯培红 《家教指南》2001,(3):106-112
敦煌文献和石窟题记中关于中古时代的职官史料极为 丰富,唐代前期河西节度使、吐蕃占领时期瓜州节度使和晚唐五代归义军节度使的职官史料 都有保存,尤其是唐五代归义军时期的职官文献更为集中,以节度使为首的文武幕职设置齐 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唐五代藩镇官制的体系与规模。本文以唐五代藩镇时期的敦煌职官史 料为依据,结合唐制,阐述了敦煌文献中的职官史料对于唐五代藩镇官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今学者对唐代扬州繁荣的研究是颇为精湛的。其间也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今不揣浅陋,爰叙如下。 一、关于“扬一益二”的辩正 “扬一益二”之说,最初出现在宋人所编的《资治通鉴》里,今人于此也多无异议,并将这一说法称为唐人流行的俗语。但若稍加斟酌,总有若干难解之惑。在当时条件下,“扬一益二”的局面是否确实出现了?既然“扬一益二”的说法能够在唐代得到普遍传播,为何不见唐  相似文献   

8.
关于唐代藩镇割据,史学界已多有论述,但对唐中期的元和中兴,则论述甚少,而对唐宪宗削平藩镇的策略方针更几乎没人涉及,本文试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浅陈管见。 1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直接促使了唐代藩镇割据的出现。由于“自安史以后迄于贞元,朝廷多务优容,每闻擅袭,因而授之”,①以致在肃宗时形成了割据局面,到代宗时这一局面就完全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魏博、成德、卢龙、溜青、淮西等藩镇,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拔扈。这些藩镇在自己的区域内“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  相似文献   

9.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家在研究唐代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正史如《新唐书》、《旧唐书》、《通鉴》所记载的史料比较重视,对于野史则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对《唐国史补》的分析研究,以为其虽为野史,但由于成书时闻、作者经历等原因,经认真取舍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失为一部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书。  相似文献   

11.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唐代业州图,主要根据《明一统志》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制作,多与唐代相关史料不尽符合甚或错误。其关键在于没有大沅州观念,把唐以后已不属于辰沅之地的巫州夜郎即业州(舞州、鹤州、奖州等)塞入小沅州内,造成业州及其辖县的地理错位。  相似文献   

12.
对宋人吕祖谦《大事记解题》与王应麟《玉海》《通鉴地理通释》《诗地理考》及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等五种著作征引《史记正义》之佚文考索及相关问题的综合讨论。对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种古注做一简明的描述;对张守节的经历学养进行钩沉,并探讨《史记正义》的成就所在、遗佚的发生及日本学者辑佚的成绩;对笔者从宋人著作五种考索所得《正义》佚文394条做一概述;对《括地志》其书及宋人著作五种征引之《括地志》与《史记正义》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宋人著作五种征引《史记正义》佚文的文献价值做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五一”前夕,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王辉斌先生的又一大作《唐宋词史论稿》。该书是王辉斌先生继《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李白史迹考索》、《杜甫研究丛稿》、《唐人生卒年录》、《唐代诗人咏湖北》、《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探赜》、《四大奇书研究》后的又一部力作。此书的出版,继王辉斌先生上一部著作《唐代诗人探赜》的出版(40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在时间上仅为四个月之隔,且一为唐诗探赜,一为词史论稿,先生于学术探索之孜孜不倦,领域拓展之勤奋不懈,研究成果之层出不穷,仅此即可获得有力证实。故而,著名词学家谢桃坊先生在读了《唐宋词史论稿》后,于致作者书中曾这样写道:“先生研究唐诗三十年,成效卓著。词学研究相对难于诗学,但先生能于一年内完成词史专著,令我甚为钦佩。关于词体不起源于民间,关于中唐诗客词,关于李白词辨伪,关于花问词的始地,以及关于柳永的考证等,皆极有新意,自成一说,我甚表赞同。……总之,大著是我近年读到的一部较好的词学专书。先生学高力健,但愿能再读到新著。”笔者在捧读先生《唐宋词史论稿》时,不仅屡屡为书中的新论新见所折服,深深佩服先生的敏锐目光与务实精神,而且更为先生不拘泥陈见、敢于针锋相对的学术态度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王武俊传》包括所附其子士真、士平、士则等传记是研究中唐藩镇叛乱,唐朝廷发动削藩平乱战争之重要资料。然该传不仅存在名姓、官职等差讹,且时间、地点、史实等均有不确之处。比勘《新唐书》、《全唐文》、《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古籍,予以考辨。以冀对中华书局正在修订中的《旧唐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裴迪考     
裴迪,唐代诗人,与王维是至交好友,其山水田园诗也由于王维的关系得以保存。但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唐才子传》、《唐人轶事汇编》等记载唐代诗人的书中,都没有专门关于裴迪的记载。记载最全的是在《全唐诗》的裴迪小传中。近几年关于裴迪的专论也不多见,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试图从收集到的所有相关资料中,对裴迪的一些情况做一些论说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校议马兴荣世之治唐代文史者常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以论人物,但细究此表,不乏可疑者,爰取百衲本《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底本,以宋十行本、监本、殿本、局本、合钞本参校,并翻检有关纪、志、传及唐、宋人专集和吴缜《新唐书纠谬》、...  相似文献   

17.
唐墓志中的材料可资研究利用者殊多,缉补唐代书目之阙仅其一小方面。本文从《千唐志斋藏志》中拈得唐代书目凡二个四种,经、史、子、集四类俱全,时间跨度从初唐至晚唐。其中谢观、杨牢,李正卿等人亦见载于《唐书》。本文认为,《千唐》仅是近世出土的唐墓志中的一小部分,若能将全部唐墓志检索一过,所得唐代书目之逸者必定更多,而唐代书目之全豹亦庶几可窥矣。  相似文献   

18.
养子本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宗法制及其伦理观念的影响,养子现象并不普遍存在。唐代统治者对异姓养子也采取禁止的态度,但在唐代中后期,由于胡族风气的濡染和军事形势制度、政治形式的变化,养子现象在藩镇出现并流行起来。藩镇养子风气影响了宦官养子,加剧了社会动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唐后期和五代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敦煌地理文书是敦煌遗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探究唐代地理历史以及社会经济的珍贵资料。从语言的研究价值看,敦煌地理文书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写本,是研究唐代词语的宝贵资料。在阅读敦煌地理文书时,笔者发现一些词语的特殊意义,且《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也未收该义项,可供研究唐代语言词汇者参考,因而整理成文,愿就正于方家。敦煌地理文书录文系采用《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化地理学表明,在同一个文化区域内,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学术水平、生活习惯及文风流派等方面应具一致性。考察佛寺这一唐人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和反映唐代学术差异的两《唐书》入传人物数及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以及体现唐代地域文化水准与教育状况的进士登科人数的地理密度,可以将唐代文化区域划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文化区和巴蜀、岭南、吴楚、关东、关西五个文化亚区。唐代区域文化千姿百态是由地理环境、社会政治及军事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