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淳熙三山志》是现存宋元三十七种方志之一,是宋代州一级方志的代表。它是南宋状元宰相梁克家出任福州知州时组织学人编撰的现存福建最早的方志。它的价值和梁克家的人品、功名一样,永留青史。  相似文献   

2.
福建自古有着"文献之邦"的美誉,各地曾多次编撰志书,但至今尚存的明代以前的志书屈指可数。《寰宇通志》中转引了大量的宋元志书,为对亡佚志书进行辑佚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寰宇通志》所引志书的辑佚,不仅可以为宋元方志研究提供更多的蓝本,探索宋元方志各自的特点,而且对于重现各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齐乘》是元代著名学者于钦所编纂的志书,是山东现存最早的方志。《齐乘》的留存不仅为研究山东历史特别是宋元时期的山东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且共编纂以“辞约而事核”而著称,在当时方志中亦极有特色。本文将就《齐乘》的作者于钦、《齐乘》的内容,史料价值及其在方志学中的贡献等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金石录》和《集古录》是现存的最早的两部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其所著录的大部分唐代石刻及拓本今已不传。故此两书所录存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唐史研究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李延寿改写《北史》,其主要依据是《魏书》,所以《北史》和《魏书》两书在史料上大部分是相同的,但如果我们认真比较一下两书就会发现李延寿对《魏书》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删削和增补,所以两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点。本文主要对两书的异同进行粗略地比较,并且重点论述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宋元时期潮州方志《三阳志》、《三阳图志》的修纂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按中国古方志名称的演变,潮汕方志也从《潮州记》,发展到《潮州图经》,乃至《三阳志》、《三阳图志》。根据《永乐大典》引录《三阳志》、《三阳图志》,与《文渊阁书目》及《潮中杂记》等书的著录相印证,《三阳志》、《三阳图志》应有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7.
日藏汉籍《军林兵人宝鉴》近来经由李子雄、王茂华整理标点,公布于国内,但其对此书性质、作者与价值的判断,其实仍有可商榷之处。《军林兵人宝鉴》在性质上并非典型的军事理论著作,而是一部军事日用类书。此书成书年代虽与《施氏七书讲义》非常接近,且借用《施氏七书讲义》之序,但通过对两书版本源流的考辨和文本比对分析,可以判定该书作者并非施子美,而是由南宋至元代时期书坊商贾所编撰。该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为学界提供了宋元军事日用类书的珍贵范例,为研究宋元兵学思想对民间层面的影响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日兵学交流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大型韵书《广韵》是在唐代孙忄面《唐韵》的基础上编订的,两书在收字及文字释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目前对两书训释进行比较的研究很少,且很不系统。通过对两书中的"训异义同"用例进行系统比较和分析,为中古时期的词汇学史、词义学、训诂学和古籍整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的重要文献。书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谈行事,对孔子和儒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家语》中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与《论语》相比更为完整、丰满,所传达的孔子的思想观念也更为具体、全面。比较两书在孔子形象塑造上的不同,有利于还原一个完整的孔子形象,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本汉有关中古汉语的拟音研究集中体现在《中国音韵学研究》和《汉文典》两书中,其中《汉文典》晚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书不少字的拟音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颚化声母、唇音字的开合、泰幽臻黠鎋诸韵字及异读字的音值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叶梦得《春秋》类著述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颇有影响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一生著述丰富。其中《春秋》类著述有5种,90卷。现尚存3种,58卷,即《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除《春秋传》保存完好外,其余两书均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三部《春秋》著作自成系统,阐释体式新颖,内容宏富精深,颇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农学史上资料最为完备的一部农学著作,《农政全书》征引了大量文献,其中许多农谚引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通过比较,发现两书有6条谚语存在差异。出现异文的原因有两书的性质不同,语言自身的发展演变等。对这些异文的研究,有助于《农政全书》的校勘和古代农谚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金瓶梅》在整体构思上有着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本文拟从花园意象、色空主题、人物塑造及命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两书都以花园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并蕴含深层意义。两书的中心主题都是感慨人生如梦、富贵不永、色即是空。两书在人物聚集的方式、重叠或映衬人物的设置方面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张雪 《语文知识》2012,(4):121-123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校勘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就《三国志》注(以《魏志》为主)与《世说新语》注的异文表现形式作一番归纳与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希望能为两书的语言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是继《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地方志目录。该目录不仅著录了方志的书名、卷数、纂修者及版本,更详细介绍了方志纂修者的籍贯、生平、方志的内容、价值等内容,是一部实用的提要式方志目录。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著录的部分方志的修纂者、卷数及版本等事项有一些讹误。本文据所见原方志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分析了《陈省华神道碑》和《陈尧佐自制墓碑》对于研究陈省华、陈尧佐乃至整个陈氏家族的学术价值,指出二碑证实了省华、尧叟、尧佐、尧咨等陈家主要成员聚莽河南新郑的史实,纠正了宋元文献关于陈氏家族历史记载中的众多错误和疏漏。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5,(4):53-58
公理化方法源于数学领域,旨在建构学科的演绎系统。公理化方法运用于诠释传统经典《论语》《老子》是一种新的尝试,而考察《论语》《老子》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准确含义,是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两书的前提。《论语》中的"道"属于伦理学范畴,指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生存的价值取向;《老子》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指万物生成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论语》《老子》二书中的公理,在万物本源、政治理念、修身养性、学习求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体系的区分。这种区分与春秋后期的历史背景关系密切,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藏》本《通玄真经》的释音有着很高的语料价值。藏本、宋本、铁华馆丛书本三个版本虽略有出入,实出同源。唐徐灵府《通玄真经》音注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在音注方式上是对徐注的继承和改作,明显地带有自身的特点,但又非囿于吴地方音,反映了宋元时期以通语作注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