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法中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是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认定无效民事行为,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和理解此项制度,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法律对无效民事行为作了列举性规定,但这些规定不仅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同一问题的规定相去甚远,而且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无过错的相对人,特别是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同德国、日本民法相关规定的比较角度,通过对法律行为客体要件和意思表示要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无效民事行为法律规定的瑕疵.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法律相关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无效合同的宣告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其二,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产生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约束及诉讼时效期问应当从何时计算?无效合同的司法审查及其诉讼时效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无效合同应否适用诉讼时效这一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尚无明确规定,导致该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不同法院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尽一致。具体来说,在这一问题下又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涉及确认合同无效、无效合同产生的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涉及合同确认无效后产生的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问题。无论要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都应以立法的价值选择和司法现状为考量的依据,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分别情形具体分析民事行为无效对税收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效民事行为对税收的影响最终主要通过税收法定主义来判断。  相似文献   

6.
诉讼时效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除斥期间,我国现行民法对诉讼时效的各项内容有必要作进一步补充,其中,诉讼时效的开始以“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时”为起算点更为适宜;其中止情形应作扩大解释;诉讼时效多次中断的有效性不符合民事立法的真正目的,对中断次数应加以限制;诉讼时效延长的法定情形太笼统,不利于司法公正,应对“法院认为”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纵容了侵权人的行为,这也正是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同为诉讼时效不完成制度,诉讼时效中断事由主要有权利人请求、义务人承认和起诉等几项。我国民法对这些事由的规定过于简单、不具体,而且某些事由的规定还欠科学。针对这些不足,结合外国民法相关规定,对我国诉讼时效中断事由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出现与现实相冲突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课堂虚拟教学,从案例演示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无效民事行为的界定,以及无效民事行为的可撤销和可转化。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具有行为法与裁判法的双重品格,当合同纠纷诉诸法律解决时,就必须会涉及国家对于合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进而产生合同有效与无效的问题,为正确,全面把握理解合同法关于合同的有效与无效的规定,本试就无效合同的特征,种类范围及法律后果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法律规定尚不完善,诉讼时效制度中的某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引发了许多争议。为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立法时应在明确诉讼时效客体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时效中断、分期履行合同和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以及法院应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出现与现实相冲突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课堂虚拟教学,从案例演示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无效民事行为的界定,以及无效民事行为的可撤销和可转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无效合同的识别、诉讼时效、请求权的行使及法律后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启示合同当事人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有关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常被权利人忽视,不能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一法律规定,使其所主张的权利受不到法律的保护。正确把握诉讼时效,对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显失公平是指在实施某种民事行为时,一方当事人利用己方优势或利用对方没有经验,从而导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失衡,严重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情况。从法律上确认显失公平的原则,对保障交易的公平性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民事法律制度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存在明显的不足,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内陆的法律规定来讲,民事行为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限定意思自治及维护意思自治的双方面作用。当中,无效民事行为制度通过维护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权利的内容来限制意思自治。所以,就应通过无效民事效力行为转化的方法缓解及应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无效民事冲突。经过细致分析及总结各个国家及地区中的相关案例及立法标准,创建无效民事效力行为转换的制度及标准。本文以债权法及物权法为例,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无效民事效力行为转化制度的相关内容,促进我国和谐、安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几种无效合同,合同法的无效合同制度有其立法目的。无效合同在现实中可能被主张无效,从而使合同当事人承担合同无效的后果;也可能没有人主张其为无效,致使合同当事人按无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合同的无效,应由合同当事人主张,在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争议时,应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7.
合同无效制度历来为各国民商立法所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指出我国旧有的合同无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确定的合同无效制度进行深入论述。指出:旧法所规定的合同无效制度极不合理,最突出的问题是,合同的有效条件过于严荷,而无效合同的范围过于宽泛,这直接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法》对旧有的合同无效制度进行了改革和重构,使合同无效制度趋于完善。笔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尽量放宽合同的有效条件,尽量缩小无效合同的范围,已成为历史潮流,我国合同无效制度也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中关于“中止”、“中断”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且不利于防止义务人故意逃避法律义务,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维护司法的严明.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在私法上的效力问题具有普遍性。对此问题,许多国家都经历了“违法等于无效”到“违法不一定导致无效”的立法演变和司法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立法上又鼓励交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趋势。但是对于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立法与司法还存在空白。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与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法律进行了比较,以此对我国法律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贸易不断发展的需要,合同在经济生产、生活中日显重要。文章对通过围绕无效合同的概念、内容、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及情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