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将了解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对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启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应用于新的情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效完成模型的求解,进而培养其建模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7页中先给出了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地位: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接着又给出了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最后指出上述过程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这段文字表述得很出色,但不足之处在于:把数学模型局限在"数与代数"的范围内,没有举出几何模型、概率模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姬显义 《林区教学》2013,(11):67-6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数学建模意识,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建模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模型;通过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发现并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应用与拓展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基本模式,实现数与形、知识与应用的结合.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意识”.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  相似文献   

5.
王辉 《考试周刊》2013,(49):53-53
数学模型能够促使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牵手"。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基本活动就是建立模型。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者认为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发挥问题情境的"建模"功能,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建模为核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建模指向模型思想和建模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基于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和提升建模能力,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解决一道题从而解决一类题。结合课例展开建模教学的策略论述,唤醒教师的数学建模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 ,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 ,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 ,使问题得到解答 ,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 ,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谈谈如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解决这类问题体现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中 ,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 ,对问题加以变形 ,使问题简单化 ,且重要过程是根据题意建立函数、方程 (…  相似文献   

8.
盖文清 《成才之路》2011,(20):82-82
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使学生充分感悟和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的进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应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一步,而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则是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建立模型,学生有时感到很茫然.下面就数学建模中的解析几何问题分类介绍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可见,数学建模已被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生在数学建模中,最难的是如何分析出实际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模型.下面就高中数学建模中的常见模型予以举例说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谈谈如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更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建立方程(组)模型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方程(组)模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谈谈如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或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等,我们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统称为应用建模。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数学建模真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在"削足适履"前能"对号入座"———在具体情境中感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常规教学对数学建模的关注不足,开设自由选课、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席位的公平分配问题"是一个有趣、实用又开放的问题。对此,分"介绍背景,提出问题""数学模型的初步假设""数学模型的基本建立""数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数学模型的改进"五个环节,用四个课时完成教学。数学建模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为将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学模型是三大数学思想之一,是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通过模型的建构表达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要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以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抽样统计思想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模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是指人们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出其中所含的内在规律,在实际课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这一过程被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推广这些环节。在技师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文从数学建模教学为切入点,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余川辉 《考试周刊》2014,(19):49-49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或者说,人们可以为所有的"抽象数学"找到现实的模型。例如,在数与代数式中,学生学习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学生如何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我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