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了悲秋的母题,而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的、凝固的套路。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秋愁的诗歌都公式化的套语,至少有许多以秋天引起的悲愁,是有真切内涵的。  相似文献   

2.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13,(17):39-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宋玉,他是屈原的学生,为人耿介不随。因为仕途很不得意,写过一篇叫《九辨》的赋,借肃杀的秋气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赋一开始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xuè)寥(寥,旷荡空虚的样子)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雨水止住)而水清。"此赋一出,后之文人受其影响,写到秋天,大多染上一层悲凉的色彩。这样的诗在唐诗中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3.
读《绝句》     
郑春霞 《家庭教育》2014,(11):44-44
快快:妈妈,绝句是什么意思呢?妈妈: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所以又称为五绝、七绝。五绝就是每句五个字,七绝就是每句七个字。  相似文献   

4.
“西南硕儒”莫友芝作为晚清宋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诗歌创作既与宋诗派的写作主张互相应和,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他重视诗情,有感而发,形成了莫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相似文献   

6.
据说,青年歌德(JohanWolfgangVoGoethe,1749—183年)当初不能决定自己是作一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他来到了河边,捡起一枚石子,心里默默地祝祷着,如果石子扔到河里沉下去他就当诗人,如果浮在水面上就作画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歌德后来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等小说和诗剧享誉世界文坛。我国的大诗人艾青(1910—1992年)原本是学绘画的,他青年时代甚至远赴欧洲学习法国印象派绘画,期待日后成为画家,然而他最终却成为诗人,并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Neruda,1904—1973年…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活动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互动,老师说"行得正",同学们说"坐得端"。师:行得正!生:坐得端!师:请大家将带过来的笔墨纸砚用最短的时间铺在桌面上。(学生摆好笔墨纸砚)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师: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老师想问问大家如果用五种字体来概括中国书法,是哪五种呢?生: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相似文献   

8.
秋天从来都是志士失志,对人生前途感到悲观,在抱负无法施展时借物抒怀的对象,所以咏秋的作品大都哀伤寂寥。但在相隔一千多年的东西方,却有两个著名的诗人借秋明志,一扫历来悲秋的颓唐。一个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诗豪刘禹锡,另一个则是英国近代伟大诗人雪莱。他们分别用自己的作品《秋词》和《西风颂》,表达了自己在人生谷底时(刘禹锡被贬,雪莱流亡异国他乡)的那种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以情感“含思宛转”见长。刘禹锡在被贬郎州,夔州之时,被当地风物所感,仿《九歌》而作《竹枝词》,用以表达个人的贬谪情怀,并在题材选择,情感蕴含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1896年至193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其代表诗作《再别康桥》问世以来,褒贬不定。音节的和谐,意境的恬美,使该诗备受青睐,但脱离时代背景,抒写个人感伤与惆怅,又为一些读者所不齿。近年来,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再别康桥》再次被选入了高中语文第一册。笔者于教学中,根据对该诗不同的接受态度,结合徐志摩生平及相关资料,深入探讨《,再别康桥》的思想主题,且形成了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葛稳罡 《文教资料》2012,(20):58-60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2.理解《登高》的思想内容。(二)能力目标:1.学会诵读吟咏古典诗歌;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3.赏析该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三)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2.体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大解是中国当代诗坛中生代诗人,在全国较有影响。诗集《岁月》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诗集记写了他人生岁月的点滴和片断及感悟生命的真谛。在他的诗中,诗意与哲学融汇,生命与语言互证,历史进到现场,时间停于空间,在外与内、大与小、轻与重的辩证中,架构独具个性的艺术天地。他的诗的话语风格简洁、灵动、柔韧而明丽。  相似文献   

1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是古代诗歌中写秋景的绝唱。严阵的《绝唱》与《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这首诗的可贵就在于:1.他打破了多年来天经地义的想象机制。在一般人的想象中,花肯定比叶子美好,而杜牧却说,叶子比花更美。在一般人看来,秋天肯定不如春天美好,而杜牧却说,秋天比春天美好,不但比一般春天的景色鲜明。而且比春天最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这表现了一个诗人精神的活跃,不为常规所拘,这是诗人艺术想象的突破。2.这首诗的灵魂,全在最后这一句。以一个比喻而使这首诗经受了千年的考验,保持住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16.
英国作家泰斯特写的散《记住我》是一篇脍炙人口、震撼人心的佳作。此篇幅简短,却主题集中。立意深刻。作写死亡,写生命临终的时刻,立意却是表达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思考怎样“死”才会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实现更高的价值,同时表达了作对人类真挚的爱。  相似文献   

17.
洪鸣 《文学教育(上)》2011,(21):123-123
《玉壶文集》是一本包含书评、序言、研究性论文等多种文体的著作。该文主要探赏了这本文集中收录的有关中国古典诗词的论文以及为其它古诗词著作所写的序言,从而向读者展示本书作者所具有的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  相似文献   

18.
霍丽 《学语文》2009,(4):10-11
高二上学期的选修课,我们选用了人教版的《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拿到这样全新的教材,面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诗歌,学生的眼中闪动着好奇和兴奋的目光。可是老师们却有了很多的担忧:学生多年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熏陶,已初步养成了自己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面对外国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上与中国诗歌的不同,学生能理解和把握吗?  相似文献   

19.
谢琰 《学语文》2004,(3):31-31
这首诗无疑是好诗,但好在哪?有人或许认为它好在整体意境。你看,他写的多自然多恬淡啊,意境多浑成啊,多有神韵啊!有了这神韵,当然得“得意忘言”了。我却觉得,此诗的意境一无可取处,不过是作者在月夜的竹林中独自弹琴唱歌,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境,简直就是文人骚客的“小样儿”  相似文献   

20.
韦秀芳 《学语文》2002,(5):17-17
绝句是唐代的新诗体,是中国诗歌后起的体裁,它起源于歌谣,初唐始正式形成,遂风靡天下,成为“抒情诗的最好形式”。清人王夫之说:“自唐以后,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姜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