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乐览  黄伟萍 《广东教育》2010,(4):13-14,38
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的关系,强调要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面对极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总结出适合高职生发展的方式,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苏南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对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强烈需求使得苏南地区更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对区域高职教育的特性和苏南区域经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构筑苏南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则和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6.
蒋甜甜 《教育探索》2011,(12):32-33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在分析本地高职院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经济战略,要与产业结构要求相适应,要以经济为导向,要实现专业和人才培养错位发展,等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的市场性、人才个体的适应性以及人才使用的实践性,是区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特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规律、坚持行动性教学规律以及坚持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规律则是区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区域高职院校应注意处理好市场性专业与特色性专业、行动性教学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表明高职教育应加大服务业“灰领”人才培养的力度。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业“灰领”人才应正视观念问题,重视产学研结合:面向世界的服务业需要高职教育服务型“灰领”人才的培养实现国际化;服务业的“灰领”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色,需要科研的配合与支持,它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既是区内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作为浙江中部城市群核心的金华市,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其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作为城市群建设内容之一的高职院校建设,也在近10年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对以金华市为核心的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作了初步梳理,并就高职教育如何改革,进一步加速浙中城市群建设,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章建新 《成人教育》2013,(10):39-40
在提升高职教育为区域产业服务功能过程中,专业是连接高职教育和产业的纽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取向,按照系统建设的思路,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系统,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郭慧玲 《考试周刊》2016,(11):142-143
地方高职教育要树立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其与当地经济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是科技兴市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高职教育理念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科研队伍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在科技兴市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模式是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的探索与改革。以浙江为例,梳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源流与内涵演进,以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技术生存、技术知识与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审视有机衔接模式的生成逻辑。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结构设计、师资协作共研、监控机制建立四个方面为行动路向,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区域产业结构、整合区域人才资源、契合区域动态均衡的有机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力资源需求发生了转变。高职人才培养可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可为高职人才培养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创新办学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改革,要认清形式,科学定位,研究对策,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广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院高职教育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方向,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建立密切关系,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论,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苦练内功,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黄嘉 《教育导刊》2009,(5):48-49
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变迁进行原因分析:行业发展引导、区域经济的干预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由学科性向职业性的转变产生较大影响,教育扩张使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目标模糊向目标清晰转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国家及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对涉农高职人才的需求,从完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视角,以广东涉农高职K学院为个案探究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现职教体系尚需完善,协同创新有待深化。提出创造条件,延伸职教体系链条;借助平台,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表明高职教育应加大服务业"灰领"人才培养的力度.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业"灰领"人才应正视观念问题,重视产学研结合;面向世界的服务业需要高职教育服务型"灰领"人才的培养实现国际化;服务业的"灰领"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色,需要科研的配合与支持,它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基于区域经济转型背景下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通过探索基于区域经济的“二元共育”培养途径,实施“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过程,推动校企“四合作”.工程,以期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期实现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20.
范亚骏 《教师》2022,(24):111-113
文章提出以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为载体,推动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并立足学校传统与特色,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结合区域经济的优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文章研究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力求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服务科研生产的窗口以及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