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就是出仕从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这是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是他们的唯一理想,唯一价值取向。那么当这条路不能走通时怎么办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中,作者在情节的设置上具有矛盾性,从中可以窥见元代文人所特有的对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态。本文试图从《好酒赵元遇上皇》这部具体的作品着手,来具体分析这一时代赋予元文人的特殊心态。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汇。《红楼梦》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也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这也正是《红楼梦》倍受人们关注,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5.
在世界历史上,经常出现比较贫穷野蛮的民族战胜比较富庶文明的民族的情况,形成了相似的轮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文将从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史超超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2)
帝国边境行政长官对于文明与野蛮概念的混淆、嘲弄、质疑、颠覆,伴随着他对帝国派军队对蛮族部落的军事行动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的观察和思考,他自己受到的凌辱以及他绵绵不断的心理独白和越来越深入的灵魂拷问让读者越来越质疑真正的野蛮人是谁,本文旨在从文明与野蛮的定义及置换来分析谁是等待者、谁是野蛮人. 相似文献
7.
王华荣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1):62-65
文章主要论述了美国早期文学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成名之作《拓荒者》中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库柏主要通过文明开化与原始野蛮、环境保护与环境破坏、法律至上与藐视法律这三方面来展示这种冲突,从而把美国边疆社会所经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
陈继灿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陶渊明咏怀诗记叙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入世、用世、愤世、抗世这样几个思想和行动的阶段,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留心政治,关怀现实,放眼未来,济世苍生的豪情。 相似文献
9.
王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0-31,37
就主题而论,《黑暗的心脏》具有不同的解读。首先,它是对欧洲殖民主义本质的困惑审视。进而,它揭示文明与野蛮的对立。最后,小说在更深的层面上探询了人性的善恶冲突。通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这些主题得以完美而深刻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11.
雷明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100-103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以孔德的人类发展"三阶段律"理论为参照分析理解这部小说,可以看到<蝇王>以文学假想的方式演绎了人类的历史,回溯了人类从文明到原始野蛮的经历.对人类思想的溯源,揭露了人性中的野蛮和愚昧,暴露了科学理性和现代文明的脆弱.从社会学的角度系统地解读这部作品,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这部作品的哲理性和寓言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从入世到出世的大跨度转身,从人生历程的角度,是在强烈的生命意识、强烈的“人生欲”引导下的对更高更远的人生境界的攀登,他的大致人生轨迹是富家子弟的纨绔人生、风华才子的艺术人生与高僧大德的宗教人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是他对中、西、印(佛教)文化的一种选择,他在文化上的出发源地是儒学,或者说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青春时节以“出国”为形式选择了反叛,即由儒学而西学、由中国经学而西方艺术;1918年又以“出家”的形式由西学转向佛学。弘一法师留下了“悲欣交集”的临终遗书,其“欣”主要是在“内圣”层面,是在个体心灵的内在超越方面,是在人生意义的追寻上,是因为“小我”获得了灵魂的安顿与超越的归境;其“悲”主要是在“外王”层面,是悲悯苍生之悲。 相似文献
13.
《彩票》是雪莉·杰克逊的一部颇具争议的短篇小说。它描述了一个现代村落里,看似和谐快乐的人们却以彩票的形式举行野蛮的祭祀活动,把人做为祭祀品以换取村镇繁荣,反映了人类在虚假的善和文明的表面下,掩藏着邪恶和野蛮的本性,从而建构了人性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然而,作者在宣扬人性恶的同时,在文本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性善的一面,这种自相矛盾解构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哈里顿和凯蒂的爱情历程,得出文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野蛮,最终和野蛮和解的过程;以伟大的爱为桥梁,野蛮能被驯服,文明最终得以胜利。 相似文献
15.
王秋红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52-55
《少林寺传奇》的叙事核心是以武救人,少林武僧的入世情怀是超越了政治桎梏的无伦理限制、无种族区分的爱民情怀,救世精神是在众生平等和人人都有佛性思想下的无私、无限的普度观念。对少林武僧来说,入世、救世的度人过程,同时也是禅佛、悟道的度己过程,是达到出世境界的修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历史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艺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3)
司马迁历史哲学的逻辑线索及其具体内涵,可以分析出三个相关部分:即渊源、立场和逻辑结构。家族传统和先秦诸子精神是司马迁历史哲学的两大渊源;《春秋》公羊学是司马迁的理论立场,它们提供了司马迁理论沉思的基本策略和价值取向;司马迁以文明起源论的探寻开始,有效地实现了从天人之际到古今之变的命题转换,最终提出文明目的论并揭示人类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什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景象一定是这样:赛场上飞奔的运动健儿,奋力拼抢时的挥汗如雨,一次完美的扣篮或射门……关于体育,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之效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年少的毛泽东以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诠释了体育的意义,它不是强身健体的锻炼,也不是繁复的运动技巧,而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增进知识,陶冶情操,愉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祖晓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4):128-130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学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刘文斌教授的《文学民族精神论》近期出版了,这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又一可喜收获.
首先在于《文学民族精神论》体现出来的真懂.真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要熟悉马列文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而文论散见于这些著作之中,光搜集整理出来就需要坐十年冷板凳的工夫.在这方面,虽有前辈学者为我们打下的很好的基础,如杨柄先生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列宁论文艺与美学》等,但是作为教师和学者,读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熟悉所摘文论之全篇,必须熟悉经典作家的绝大部分著作,包括那些不曾涉及文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昌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6):17-2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