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最早记载“倭”的古籍,《山海经》《论衡》《汉书》的相关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是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考察其中“倭”的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学术巨著,也是记载"倭人"的最早古籍之一。《论衡》中"倭人献鬯"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与日本交往的一段事迹。但是这段事迹真实与否,一直饱受争议。通过进一步研究,尤其是通过对《论衡》的固有名词如"鬯草""白雉""越裳""宛"等的比对论证,可知,王充所谓的"倭人"其实是"东夷"的一种代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倭国"和"日本国"。  相似文献   

3.
《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论语》、《穆天子传》、《韩诗外传》、《论衡》、《吴越春秋》等先秦及两汉古籍,普遍记载了有关太伯、仲雍奔吴事件,并为历代学者所尊信。近代以来始有人对上述古籍特别是《史记》的记载表示怀疑。我们的看法,对古籍记载过于迷信固然不妥,但也不宜轻易否定。尤其是对待先秦古籍和《史记》这样的史学名著,需要特别慎重。《左传》相传是鲁国太史左丘明所作,近人考证为战国初期魏国的作品。不管作者为谁,《左传》本身确是先秦最重要的史部著作,其史料价值极高,在史学史上也有卓越的地位。梁启超称之为“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秦汉以降史界不祧之大宗”。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左传》闵公元年、僖公五年、  相似文献   

4.
《史记》的黄帝谱系主要有颛顼和帝喾两大系,并以黄帝为共祖。疑古派却说它是后人“编造的谎话”。这与古籍记载不符。近年学者从《山海经》整理的诸神谱系亦与此大体一致。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如“八角星纹”)均证实:华夏远古不但早已实现了“大统一”,而且存在“大统一”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山海经》并非“解《天问》而作”,并进而论及屈原《天问》的天地观、古代中国人的天地观、《山海经》时代的天地观,并指出中国先民对“地球是圆的”的认识早于哥伦布近2000年。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能很早就开始了.在太古时代,日本列岛跟中国大陆联结在一起。几十万年以前,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生活的北京人可能到过日本列岛。但这只是人们的推测。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战国时代的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说明那时人们还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到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  相似文献   

7.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9.
《魏志·倭人传》是研究日本早期历史最翔实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对《魏略》佚文中关于《旧志》的记载和《魏志·倭人传》中“住七八十年”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传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即有关日本列岛各国的方位里程、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记载出自《东观汉记·地理志》,其作者是伏无忌和蔡邕,它反映了二世纪初或者更早一些日本列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山海经》中《海内经》所记“西南有巴国”的巴国地望,笔者曾对鄂西香炉石遗址出土大量我国早期巴文化遗物和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中多有“巴方”的记载所进行的考察,恰与湖北大学刘先枚教授及台湾成功大学李冕世教授合撰的《安州六器考及附记》一文对“虎方”和“巴方”地望的考证不谋而合,均认为是在今鄂西清江长阳一带。这说明通过出土文物来证史的这一科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应是准确和可靠的。至于《山海经》所记“巴国”的年代,当是我国上古时期无疑,即距今4000-3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出土材料校读传世古籍有重要意义。基于封泥、玺印、铜器等出土材料来校读《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郡下”部分条目.一方面验证了传世古籍记载的可信,另一方面纠正了传世文献在流传过程中所产生的讹误。  相似文献   

12.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汉书》以史料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三刘《汉书刊误》是北宋学者刘敞、刘 ?、刘奉世共同撰作的一部考证《汉书》的作品。三人对《汉书》的文字、音义、史实、制度、名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既继承了前人考证《汉书》的成果 ,又有所创新 ,使用了实物和史实互证。笔者对三刘之书从书的源流、内容做一系统的分析 ,以此反映此书在宋代考证史学中的地位、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一些学者认为,古之称日本为“倭”,可能同“匈奴”、“鲜卑”一样,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另一种说法是,日本人长得个矮,所以称“倭”。《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录建武中元二年(57年)汉光武帝赐印给倭国。这是中国史书对日本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中元二年(公元57午)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当时的日本尚属于国家林立的状态,并无国名。其国王遣使入汉,愿为…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最晚从晋代起即有学者研究该书。近 50年来 ,在《山海经》研究中 ,参与人数之多 ,学术活动之活跃 ,前所未有。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对《山海经》性质的认识有“神话”说和“信史”说两大派。在全体矢志于《山海经》研究的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研究的终极成果 ,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都记载了“鸿门宴”这一楚汉斗争中的关键大事。《汉书》是依《史记》增删改易而写成的.写作时间又相距不远.但二者在语言表达上却大不相同,彼此异趣。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进行比较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试通过《史》《汉》两书所写“鸿门宴”的比较.来认识这两部史学巨著的不同。进而理解《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这一精彩片段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刘知几《史通.惑经》篇分“十二未谕”、“五虚美”,提出四十馀条证据指出《春秋经》是一部“真假不分,是非相乱”、“理乖惩劝”、“厚诬来世”的秽史,表现了一位富有良知的史学家的卓识。但由于刘知几误解了《史记》中司马迁的有关记载,误信了班固在《汉书》中的有关记载,仍然认为《春秋经》为孔子所作,这就值得商榷了。其实,只要深入探讨《史记》、《汉书》中有关记载以及相关史料,便可以看出:《春秋经》决非孔子所作;《左传》亦决非左丘明所作,其作者应是孔子。  相似文献   

18.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的一些合理史学主张,来对一些史学问题和史书加以评判;引用一些内容记载作为理据,来对一些史书进行考证。这既体现了《史通》和“史部”在中国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表现出四库馆臣具有相当的学术眼光和水准;而对《史通》中“疑惑”思想倾向的批评,又带有封建学人的明显局限。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隋志》基本继承了《汉志》,但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选择《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为研究对象,先从著录种类的角度进行比较,发现《汉志》未收入纬书,分析其原因;再从著录体例的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依照《汉书·艺文志》图书分类法,参考汉代出土文献研究成果,以文献文化史视角梳理、分析《论衡》所引"诸子类""诗赋类"文献,鸟瞰王充的知识来源与阅读视野。同时,将上述文献细分为王充"读过""可能读过""仅作为论据提及,难以断定是否寓目原书"等情况详加申述,指出部分文献对《论衡》话语表达、学术建构的影响,并在具体论述中补充、修订若干前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