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江户前期对明七子派文学的批评与接受上只是个体的志趣好尚,未能形成稳定的群体性诗学追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江户前期诗坛摆脱五山缁流文学之绪余并逐渐酝酿宗唐的诗学氛围,也为后来萱园派祖述李攀龙、王世贞,使古文辞和盛唐诗大行于世做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3.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最为强盛的时期,这时的中日交往更为密切。在彼此交往的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中日交流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两国虽然没有建立在正式外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却以文献典籍和旅日华侨为重要载体,通过繁荣的民间交往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对两国特别是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冲突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日方对中国旅游签证政策上的放松,中国公民赴日旅游逐日升温.本文根据中国公民赴日旅游的现状提出四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7.
《群书治要》于唐朝灭亡后,在国内失传,但唐文宗时已传入日本,后经日本江户幕府主要儒官家族林家几代人整理校正出版,清乾隆时返馈回国,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76):130-131
唐太宗在位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主要以政府引导为主,民间交流次之。其中包括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儒释道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推动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何晓芳 《考试周刊》2015,(52):16-18
日本空海大师来唐期间曾几次到开封大相国寺修行,拜方丈澄晖为师,学习天台宗密法,现相国寺内设有空海大师堂作为纪念。他精通汉文,创立日文字母平假名,并做《伊吕波歌》传世;他学习唐密,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在书法方面,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合称平安时代三笔。本文以空海大师曾在开封大相国寺修行为缘起,试论空海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朝初年,统治者借助怀柔的方式实现了对周边邦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在这一背景下,郑和奉命下西洋,掀开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新的篇章。本文主要从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出发,对其文化交流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滓亲自渡明,居留时间长达八年,习禅之余,间染汉诗,水平几敌中土。绝海虽称典型,然也浓缩和反映出其时中日文化频繁交往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在地理上与日本接近,历史上又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战争曾经给两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但由于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纽带却从来没有被长期割断过。战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地区与日本的联系十分密切。对战后不同阶段辽宁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行论述,探讨其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日学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末民初(1896—1918年间)留日学生通过主办刊物、翻译文章和著作等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初步导入的特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时代,德山藩、佐伯藩、秋田藩烟粉小说的收藏,与诸藩和个人文库相比呈现着特殊的状况.在德山、佐伯两藩,不仅收藏了中国烟粉小说,而且还有烟粉色彩很浓的中国戏曲,从中显示了以反映毛利元次和毛利高标个人意识为特征的搜集书籍的方针.江户中期白话小说类的搜集情况,似乎与唐话学的流行存在着某种关联.作者以诸藩和个人文库所藏目录为线索,对清代出版较多的以烟粉小说为主的中国白话小说,以及多以爱情内容为中心的戏曲类作品的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能为江户时代日本人与烟粉小说,进而为与中国小说、戏曲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以吸收外来文化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时期,落后的日本多次大规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日本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态势。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欧化成功,落后的清政府多次派遣使臣和大量留学生赴日学习日本近代化经验,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中国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的态势。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中日文化交流方向发生逆转与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华夷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近世大名,按照与德川家关系的亲疏、领地规模的大小、朝廷官位的高低、江户城殿席的座次,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享受不同的待遇。尽管大名的文化类型和待遇迥异,但是,他们在金字塔型的武士阶级内部,是仅次于将军的上级武士;在幕藩体制下,是自己领国的最高统治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堂堂的一方诸侯和军事统帅,既无独立的经济基础,又无权擅自用兵,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严重脱节,有权、有兵而无金钱。幕府建立之初就面临经济困难,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甚至不惜减少家臣的俸禄、裁减家臣的数量,还是免不了债台高筑。  相似文献   

17.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8.
在表现形式上中日两国的网络流行语都趋于缩略语;在情感表达时都倾向使用情绪比较强烈的或者夸张的描述,但中国的有更多引申含义,而日本的则没有;在内容来源上都多与经济现象相关而缺少对政治的关注,且与传统媒体密不可分;但中国的多是既有的语句通过网络赋予新意而重新流行开来,日本的来自网络自身的语句相对较多;中国的网络流行语更具有自我娱乐精神,而日本则更多关注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之际,全国各地官办和私立的女校纷纷建立,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迅速,河南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全国的缩影。河南省所办女子学校不仅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而且具有相对完备的办学体制和章程。此外,河南在当时还涌现了许多个人捐资兴办女学的教育家,刘青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河南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