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湘子”故事与其他民间传说一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流变过程中分布渐广,出现了故事版本多出、涉及文体庞杂等现象,这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了学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与“韩湘子”故事有关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特别论述了“韩湘子”故事在不同文体、不同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发展与影响,以及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关联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伏俊琏说“宋元以来,俗赋并未完全消失,它是作为寄生的文体,附着在戏剧、小说等其他通俗文艺上。”《西游记》中的赋配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推进,按照自身的特征以雅赋和俗赋两种形式参与叙事,为其生存延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伏俊琏说:"宋元以来,俗赋并未完全消失,它是作为寄生的文体,附着在戏剧、小说等其他通俗文艺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赋配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推进,按照自身的特征,以雅赋和俗赋两种形式参与叙事,为其生存延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赋赞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叙述话语,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重要的文体标志,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已有的白话小说赋赞研究主要集中在赋赞与小说史研究、赋赞的叙述学研究、赋赞的图像性研究等三个方面,研究较为薄弱,但也预示了白话小说赋赞研究的方向和前景,研究者应加强对白话小说赋赞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体范本之二十九:赋体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崇祯本对词话本中的赋体文学因素进行了颇具色彩的二度创作。本文以词话本为底本,通过对崇祯本删除赋、新增赋和共有赋的分析,揭示出伴随小说发展,以赋为代表的它类文体在辅助小说创作中所呈现出的规范化和雅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任正君 《天中学刊》2014,29(6):20-23
作为道教俗神八仙之一,韩湘子故事广为流传.自唐至清,韩湘子故事情节逐渐增饰,从元代起,度化韩愈成为其主要情节.作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韩湘子和韩愈的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人到仙再到民间俗神的演化过程,体现了道教典型的造神方式,这与仙话的发展呈现出同步的世俗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向书与中国前小说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子史而旁出的嬗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小说的基本因素得以孕育、发展,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运用并日趋丰富。子部和史部这两大部类的前小说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向书亦子亦史或非子非史的形态表明,在小说寄生子史的历史时期,刘向书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9.
《论语》蕴含着后世其他文体如赋、戏剧、小说的萌芽,一些篇章已具有这些文体的部分特点.其绘形状貌、叙事写人的艺术为后世这些文体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文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诗笔"叙事演进与传统叙事诗发展密切相关,亦是推动赋与不同文体交互的重要契机。"诗笔"叙事作为一种书写笔法,"以诗为体"的叙事属性决定其区别于"文笔""史笔"的语体特征与表达范式,且在特定文化氛围下,于早期叙事诗文本中有消融与转移之势。汉初,"诗笔"叙事入赋,汉赋始盛并将赋体铺陈推向高峰;汉末,大赋式微,"诗笔"叙事借由文体交互从赋体转出且"多途取道":"以赋为文""以赋为诗""赋入戏剧""赋入小说",实现赋与不同文体的交融互渗。"诗笔"叙事入赋体,转移了早期叙事诗文本的发展空间,从赋体转出则分化了叙事诗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纪行赋渊源于屈原《九章》中的《涉江》、《哀郢》两篇,通过刘歆、班彪、班昭、蔡邕等人的创作实践纪行赋有了固定的模式。建安时期"七子"对纪行赋的题材有所拓展便产生了军旅纪行赋。"七子"的赋作除了军旅纪行赋之外还有都邑赋、田猎赋、游览赋、山水赋、物色赋、情志赋、哀伤赋和咏物赋等多种类型。军旅纪行赋是建安时代的产物,因此有它独特的产生原因、文体特征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赋与唐传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传奇之所以能成为鲁讯所称许的“特绝之作”,与它多方接受各种文体的影响又能融汇百家、自铸伟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赋在中国渊源悠久,地位颇高,“诗词歌赋”四种重要文体中,赋便占有一席之地,其滋养唐人传奇处颇多。本文试从赋和小说的历史渊源、叙事角度、文采、虚构几方面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3.
论古代文体之关系及其流派之演变刘继才中国古代文体繁多,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等,不一而足,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但影响最大的文体,主要有四种,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所以这里沦及的文体之间的关系及其流变,指以上四种而言。中国素称诗...  相似文献   

14.
一般以为,赋是一种在诗文之间的中间文体,然而,这种认识并没有在文体四分法中为其找到归属.赋虽然以诗为源,然而,整个赋的发展历程却呈现出清晰的远诗近文轨迹,到宋代时基本与文合为一体.从形态与体性上来看,赋,尤其是它的典型样式——汉大赋,也更接近散文.与此相关,在历代诗文集选中,赋总是被编入文集而非诗集中.基于以上事实,在诗文小说戏曲四分法中,赋应该归属于散文种,尽管它并不是典范的散文.  相似文献   

15.
赋的特点     
木子 《华章》2011,(3):51-51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大唐盛世"的成长环境与汉代赋体文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赋作为散体文学在汉代取得很高成就,这一崇高地位使之成为唐传奇等后世小说创作的范例。唐传奇在韵散结合、虚构想象、铺陈夸张等方面对汉赋进行模拟借鉴,由此推动小说文体走向最终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考测点导航本考点内容包括:①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现代文学体裁的一般特点;②诗、词、曲、赋、骈文等古代文体的一般特点;③史传文、议论文、杂论文、应用文等文体常识;④文体发展及其规律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金兰 《成才之路》2009,(36):44-44
在文学这个大家族里,任何一种文体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明清小说的典范,充分展示出诗、赋、词、曲等文备众体的多样特征,使得小说这种文体的语言更加丰富、人物更加典型、成就更为突出。本文就《红楼梦》中诗歌体制形式之丰富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文体的变革,需要从其它文体中吸收营养。词和赋虽属不同的文体,但在抒情、叙事、描写等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词、赋之间的交融比较密切。文章以秦观慢词为例,结合秦观的赋论赋作,从慢词的风格、章法、用事炼句方面探析秦观慢词对赋法的融入以及在吸收过程中对慢词体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课文《云赋》是从孙荪同志写的《星云月三赋》中节选的一赋。赋,我国古代的一种韵文,这里含有歌颂、赞美的意思。这种文体,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大多铺陈风物,托物抒情。现在已经不用赋这种文体了,但是,现代散文中,有一类文章,往往吸取古代赋这种文体富有文彩和行文自由灵活、可以敷陈其事、咏物抒情的特点,而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