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安徽怀远方言中,"可"有两种读音,一种是在普通话中的读音[k‘?~(214)],另一种是在怀远方言中常用的读音,即[k?~(212)],如"可行""可管",这种声调的变形与怀远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有关。本文主要讨论怀远方言中"可"所表示的特殊读音[k?~(212)]与意义,并分析与"可"有关的特殊结构的用法。一方面,怀远方言中的"可"既可以作为疑问副词来使用,也可以充当语气副词;另一方面,由"‘可’+VP"所形成的附加式问句,在怀远方言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怀远话属于江淮官话,有大量的"嵌l词"。文章通过对怀远话中"嵌l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其他方言"嵌l词"的比较,得出这类词语的特点。"嵌l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3.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4.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的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在湖北公安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普通话的状中结构在公安方言中大部分表现为中补结构。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地"在方言中一方面被副词"好、蛮"所涵盖,一方面由含"得"的中补结构所转移。普通话动词"得1"与补语助词"得2"在公安方言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音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品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东北方言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近年东北方言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渐渐进入普通话,而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语音的特殊性和词汇的生动性使其迅速流行起来,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代词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成员之一,对其考释,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文化传统,也可以研究词汇的历史演变。四川方言表"那么"的字型十分丰富,有"尒(尔)、尔馨宁馨如馨、能、恁么(么)、恁、那懑、那们、那么"等表示语音的书写形式,其来源,主要是从古汉语中继承来的。运用历史词汇学的观点以及考释本字的方法考释四川方言中表程度的代词"那么"的本字。  相似文献   

9.
在凤阳方言中,"可"([k‘γ^53)具有特殊的用法:作为否定副词,用来表示否定的回答,其否定的语气比用"不"字要重一些。凡是能用"不"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一般都可以用"可"([k‘γ^53)代替进行否定回答。用"没"、"没有"进行否定回答的问句有时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有时为了简洁和顺口就不用"可"([k‘γ^53)表示否定的回答。"可"([k‘γ^53)是由"可([k‘γ^53)"变调形成的。研究凤阳方言中"可"([k‘γ^53)这个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可以补正《方言大词典》对"可"([k‘γ^53)的注释,也为古代汉语中存在破读现象提供一个有力的方言证据。  相似文献   

10.
祁县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祁县方言中的"的"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外,还有其特殊的用法。分别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的持续、事物在某方面达到的程度、动作完成后客体的存在状况、祈使意义、趋向意义、动作进行的方式手段(和某动词一起作状语修饰另一动词)。其中与普通话中"着"用法对应的"的",应看作是语音演变后山西方言保留"着"古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毕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形格局中高调多,低调少,是一个以高平、高降(包括高微降、全降)和低凹等调形共同组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格局类型。毕节方言当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声调现象,包括作为非区别特征的假声和嘎裂声等,这是传统声调研究中没有发现的。毕节方言中阳平调和上声调这两个降调的调头等高,要通过其调尾才能区别开来,这说明声调调尾与声调调头一样也可以作为降调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2.
凉州方言中,单字调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单字调上声隐而不现;但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在连读时或是在轻声词中时,调值并不相同,即古上声在连读变调和轻声词中便显现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声学实验法研究得到的道县官话声调,与前人传统方法所记录的道县官话声调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与典型的西南官话以及其他同属湘南片的西南官话相比较,发现道县官话具有阳平读高降调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道县是官话与土话双方言区,官话受到土话声调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痴男怨女"怨女旷夫"等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往往望文生义,受"怨"字常用义——"哀怨、怨恨"的误导,把"怨女"理解为"哀怨、怨恨的女性",把"怨"读为"yuàn"。其实,"怨女"中的"怨"不是"哀怨、怨恨"之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蕴",读为"yùn",是"蕴藏、蓄积"的意思。所以,"怨女"是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中的轻声是一种变调情况。它由于读得轻而短,所以就失去了原先的调子。语音学家研究得出普通话中的轻声由于前面字的声调不同,后边轻声的音高也有所区别。从西安方言具体的语音图谱中观察分析得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西安方言中音高也有所区别,大概排列的顺序为:阳平(35-24)——高;阴平(55-21)——中;去声(51-55)——半低;上声(214-53)——低。  相似文献   

16.
试析琵琶演奏中右手触弦技法的运用与音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色控制的好坏体现了演奏者的艺术能力及修养。文章从琵琶的乐器结构、发音特征出发.阐述合理运用“点”、“面”、“角”、“速”、“力”等右手触弦技法与音色控制的关系.以期对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女和感染力奄辑息示。  相似文献   

17.
“可A可B”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类固定短语,它有特定的构成和表达功能。本文拟从该类固定短语的构成、句法功能、语义关系等方面对“可A可B”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色彩、剪辑、声音等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基调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房青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25-126
优选论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采用这一理论对湘潭方言的声调变化进行分析。新派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5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但在二字组中,入声仍呈现它的底层调24;湘潭方言二字组存在连读变调:T3+T→T4+T;用优选论对湘潭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写,而且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