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大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为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对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策略的实施、教育方法的采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数字一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网络生活方式的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了重点剖析和阐释,并形成科学严谨的调查问卷。最后,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基础样本,对其网络生活方式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人类学认为,研究主要是从研究对象所处的文化环境出发,通过考察的方法亲自参与到该文化中,与处于其中的个体及各要素发生互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文化中每个个体的成长。而课堂是师生教育生活最重要的社会场所,是双方共同形成教育生活意义的文化场所。为了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为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新型课堂文化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新型课堂文化的几个要素出发,探讨建立充满和谐文化氛围的新型课堂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活体验研究是解释现象学的一种人文科学研究方法。它鼓励人们对日常教育生活琐碎细节进行关注,以使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本性或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文章试将教育博客写作纳入生活体验研究的视野之下,让教育、写作与研究融为一体,探寻教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活体验具有当下性、完整性、独特性、超越性和不可言说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同于教育经验的研究范式,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使教育意义更加完整,它的非课题性和生存意识使它区别于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研究,它的研究旨趣渗入了教育研究方法论转向的思想,对教育学理论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5个要素的组成方式,其改革应融合终身教育、主体教育、生活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多元教育理论,重新确立以“生命和人性”为核心的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以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为教学目标,对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各要素进行选择、整合,在此基础上,建构整体优化、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本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7.
民主教育现今已成为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而学校是一个典型的微缩了的社会组织机构—小社会,因此,学校生活也更加离不开民主教育.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主体是学校人,即教师、校领导和学生,而本文对民主教育的理解是: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民主和谐的关系.也就是教师、学生、领导之间都应该具有民主思想,民主精神.因此,民主教育是优质学校生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教育的各种要素和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结合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节课,就课堂教学设计怎样有效贯彻“课程回归生活”的思想。谈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含着双重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的生活意义,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实现伯价值生命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使教育生活成为教育理论问题研究的焦点。教育生活的知识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对教育生活的解释。它既独立于知识原有的形式之外,又有独特的性格。它是由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认识、经验和批判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生活知识的三种性质,即真理性、批判性、超越性。并给现实的教育生活实践两点启示:其一,能更好地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其二,是教育生活实践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使教育生活成为教育理论问题研究的焦点。教育生活的知识是对教育生活的一种认识,也是一种对教育生活的解释。它既独立于知识原有的形式之外,又有独特的性格。它是由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认识、经验和批判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生活知识的三种性质,即真理性、批判性、超越性。并给现实的教育生活实践两点启示:其一,能更好地丰富教育生活实践;其二,是教育生活实践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大学健康科普中的应用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为高校开展健康科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校园和谐健康发展。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测评,组建健康科普同伴教育团队并培养其健康教育能力。健康科普团队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测评,对比分析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测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测评得分和对健康科普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具有正向影响,且高校开展健康科普同伴教育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休闲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性别对市民休闲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休闲生活满意度在年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体休闲素质、休闲供给要素、休闲活动特征和休闲支持条件影响市民的休闲生活满意度,其影响程度依次为个体休闲素质、休闲供给要素、休闲支持条件和休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已成为理论界的一致识见,在品德课新课程标准中,生活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理念。然而,综观目前的研究,作者认为,对生活这一范畴仍需必要的说明,同时,强调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基于对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或非生活化道德教育之弊端的深入反省,而更是基于道德、道德发展、道德教育与生活间内在的本体意义上的密切联系,基于生活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方式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基础性。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活的解析,对生活与道德教育之内在联系的深入阐释和概括,以说明对道德教育而言,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和最为基本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与生活要素相糅合,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构成具有整合效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结构,形成思想政治要素教育与生活要素教育的真正合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有必要对其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若干问题进行梳理和澄清,从而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它有利于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追溯生活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它与自然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国内外生活教育的发展历程,对更好地实施生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活对教育来说具有根源性、本体性的意义——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即生活,且为了生活。儿童在生活之初走进教育,在教育中开始一种特殊生活。教育既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关注儿童的未来生活,更要关注儿童的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精种、观念或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的某一现象和事实本身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范式或研究活动。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称王称霸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活世界被遮蔽和遗忘的局面。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不是随意而行的,有着自己的研究程序和要求。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现象学研究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自己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限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引起了教师们热切的关注。所谓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本文着重探讨教育叙事研究为何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要素;教育叙事研究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活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也是人类生活过程的必经阶段,这一认知为以教育生活为视角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也使本课题研究更具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教育生活危机的研究立足于更具有普遍性的我国基础教育,在对基础教育生活中凸显的种种问题的解读和剖析基础上引入新教育理论,以此构建教育生活危机解决与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