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高辫状河致密储层单砂体刻画精度,改善储层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基于R/S分形理论,通过放大常规测井数据对储层岩性变化的响应强度,开展多期叠置致密储层单砂体界面的识别研究。对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分形计算,经单砂体厚度、数量、界面多参数敏感性分析,对比已有的岩心数据,得到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分形计算后符合率最高,可作为全区单砂体识别依据。以此为指导,在研究区盒1段辫状河致密储层中精细划分单砂体,通过分形曲线特征分析,引入分形曲线相对偏移率DR作为量化参数,建立三大类单砂体叠置模式,有效提高储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储层物性特征、油水相渗参数特征、高压压汞测试结果及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6. 5%~1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0. 04~0. 3)×10~(-3)μm~2之间,属于低/特低孔、特/超低渗透储层.研究区储层岩石样品等渗点饱和度均大于50%,表现为以亲水性特征为主.渗透率与最大喉道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在半对数坐标中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渗透率与分选系数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甜点区/段”的评价和预测是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致密储层甜点分类评价和开发方式的优选至关重要。为探索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方式,以南堡凹陷典型致密油富集区G断块Es33Ⅴ油组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砂体结构和经济评价为约束,建立储层甜点分类评价标准,将储层纵向上划分为5套甜点段,平面上划分为Ⅰ、Ⅱ、Ⅲ类甜点区,其中Ⅰ、Ⅱ类为重点甜点区。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采用长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衰竭开发,适时转为二氧化碳吞吐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后期通过二氧化碳重力驱提高采收率,兼顾碳驱油碳埋存“双碳”目标。力争实现南堡凹陷致密油藏的规模有效动用,同时也为致密油藏甜点分类评价和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火成岩裂缝型储层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规律复杂,地震反射特征规律性差。针对利用地震资料开展裂缝空间预测存在的裂缝空间分布、地震资料品质等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对裂缝的空间展布形态与地震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影响火成岩裂缝地震预测可靠程度的因素,建立“三度”裂缝可预测性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定边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储量计算精度,需确定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利用岩心化验、岩心压汞、录井、测井及试油试采等多种资料,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通过统计方法、交会图技术明确了定边油田D区长7致密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下限标准.该标准达到了利用测井资料解释储层参数和划分有效厚度的目的,给出油水层识别的电性标准,为油田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进一步对同类致密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划分标准提供方法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潜山油藏不同于常规的砂泥岩油藏,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作用产生的溶孔、溶洞以及强溶蚀带。预测潜山油藏的有利相带,识别其有效的储集空间是必要的基础工作。塔河油田4区S65井区中,不同类别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的钻井、测井及地震识别标志不同,以这些识别标志为基础,结合典型井的动态生产资料,识别S65井区潜山油藏不同类别的储集空间,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平面上集中于北东走向的构造高部位。纵向上集中发育于0~100m进山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潜山油藏不同于常规的砂泥岩油藏,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作用产生的溶孔、溶洞以及强溶蚀带。预测潜山油藏的有利相带,识别其有效的储集空间是必要的基础工作。塔河油田4区S65井区中,不同类别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的钻井、测井及地震识别标志不同,以这些识别标志为基础,结合典型井的动态生产资料,识别S65井区潜山油藏不同类别的储集空间,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平面上集中于北东走向的构造高部位。纵向上集中发育于0~100m进山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大港探区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段下部发育白云岩储层与油页岩互层产出,是大港油田重要的增储领域之一。该区白云岩储层薄,裂缝发育,整体具有连片的特点。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低两高”特征,即AC、GR和CN呈现低值状态,DEN和RT呈高值显示。通过分析可知研究区大部分井的 AC、DEN、GR、RT任意一种曲线都无法准确、清晰地识别白云岩。为此,利用白云岩在不同曲线上的反应特征,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将白云岩的特征曲线值适当放大;同时,尽可能压低非白云岩岩性的曲线值,重构出一条拟声波曲线,利用稀疏脉冲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从而有效识别白云岩储层的空间分布,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介绍了R/S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修正的R/S统计量.然后采用修正的R/S分析法,选取深圳成份指数的日收盘指数序列为样本数据,对其记忆特征进行检验,得出深圳成指日绝对收益率序列和日收益率平方的序列都存在一定的长期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储层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响应差异性可预测有利储层分布,但是影响储层各向异性的因素较多,实际应用中存在多解性.首先通过方位地震正演模拟,对比裂缝、地层倾角以及岩性引起的不同方位地震波形相似系数变化,分析不同因素对方位地震波形影响的差异性,然后利用罗家高密度地震资料,通过分析不同方位地震属性的差异性,分别预测罗家地区沙一段...  相似文献   

12.
致密油藏产量递减快,补充能量困难,为了提高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基于CMG-GEM软件模块建立了3种三维井网模型,模拟了水-气(CO2-N2)交替驱油过程中CO2-N2的比例、水-气(CO2-N2)转注时间、注入量、注入压力及混相程度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性致密储层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快,能量亏损严重;水-气(CO2...  相似文献   

13.
连续梁存在异号弯矩,当负弯矩大于正弯矩时,裂缝发生在负弯矩区内,反之,向正弯矩区移动.除弯矩调幅产生的内力重分布外,也伴随着剪力重分布,使支座截面剪力增大,抗剪切能力不足.针对-起发生裂缝连续梁案例,抓住裂缝特征,探讨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连梁的抗剪性能着手,联系实际情况,分析模板支撑基础承载力不足对连续梁裂缝的影响,提出了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4.
裂缝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因此裂缝研究对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识别,选择裂缝相关参数(如线密度及充填性等)予以统计,研究塔中地区裂缝发育垂向及平面分布规律。结合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裂缝发育受岩性、层厚、断层及岩溶的影响关系。主要基于地质统计方法,预测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带集中在主要断裂带附近及断裂带交汇处。预测的有利区带与其他方法如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的区带一致。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运用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和经济区位商分析1989~2003年福建省67个县(市)区的人均GDP,考察这些研究样本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对库兹涅茨系数的进一步计算,解析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彭阳地区发育三叠系延长组长7烃源岩,受岩心测试样品有限的约束,仅通过样品实测有机碳含量评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致密油精细勘探的需求.针对研究区测井资料较为丰富的特点,结合实测数据与测井曲线,利用改进的Δlog R技术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Δlog R技术相对于传统的Δl...  相似文献   

17.
牛圈湖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圈湖油田为低孔低渗的储层,裂缝的发育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成像观测,对裂缝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并对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牛圈湖油田二叠系储层裂缝特征以网状裂缝为主,显裂缝少见;裂缝发育与构造和成岩作用以及岩性、岩层厚度、岩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油气藏在勘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基于叠后属性的裂缝预测技术往往只能对单一类型的裂缝进行预测,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是基于叠后属性检测裂缝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多尺度相干、多尺度曲率以及叠后最大似然属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及流程,利用实际地震数据开展应用研究,获得不同级别尺度裂缝发育体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叠后裂缝属性相比,基于多尺度属性的裂缝预测技术挖掘更多的地震波场信息,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度、不同方向裂缝发育的有效检测和识别,拓展裂缝识别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岩石的力学响应和最终破坏模式与破坏机制的演化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力学(SPH)方法模拟材料混合破坏行为,探讨含填充及未填充裂缝的类岩圆盘试件加载后的破坏机制演变。创新点:1.在SPH框架中引入混合破坏模型模拟类岩圆盘试样的破坏行为;2.通过SPH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圆盘试样的破坏机制演化过程,研究裂纹聚结和裂缝填充的破坏行为。方法:1.在SPH框架下,分别采用张拉损伤模型和Drucker-Prager模型计算材料的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模拟一系列巴西圆盘试样的破坏行为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提SPH方法是否可用于模拟岩石的破坏机制演化。2.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不同裂缝倾角和材料属性联合作用对试样宏观破坏形态及力学响应的影响。结论:1.对于含未填充裂缝的圆盘试样,岩桥区裂纹的聚结机制受裂缝倾角和材料性能的组合影响。2.对于含填充裂缝的圆盘试件,当圆盘和填充材料的抗拉强度与粘聚力的比值接近时,试样的张拉损伤的增长速度更快,使得整个试件表现更多的脆性特征。3.随着充填物分布不均匀程度的增加,试样张拉损伤的增长速率降低,且圆盘试样展现出更多的延性特征;当预制裂缝倾角接近45°时,填充物...  相似文献   

20.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面积较大,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现阶段对其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缺乏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一步发展。为明确该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已有的原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一系列新认识:研究区原油的(∑C21)/(∑C22)比值较大、族组分同位素较重,前者在0.52~1.05之间,后者在(-28%)-25%之间,反映原油母质中陆相高等植物贡献更多;具异常高的海松酸骨架的三环二萜类组成,为源于陆相高等植物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反映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甾烷C2920S/20(S+R)值在0.45左右,同时原油Ts/Tm、C30藿/莫及C3122S/22(S+R)等成熟度参数显示原油的演化程度属低成熟-成熟度的特征。横向对比发现研究区原油主要分为两类,高带-超覆带原油具备较高的饱/芳比,ββ构型甾烷富集等特征,各项对比认为原油的差异为运移作用产生的色层效应所致。对煤岩与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特征,据此推测平湖组煤层对原油生成贡献占绝对优势,并且煤层作为主要生烃来源具备优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