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     
1984年我在江汉油田时,有位通讯员写一篇表扬稿,我认真帮他作了文字上的修改.稿子见报才发现,他未经我同意把我的名字也署上了。稿中把表扬的主人公类鹏翔错成“雷朋祥”,领导首先批评了我,我无言以对. 去年8月,河南油田技校一学生在游泳池舍身救人,我们炼油厂有位通讯员写稿表扬他我是专职新闻干事,帮他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并交代他再去找当事人核实,谁知他未去核实,还把我的名字署在前边.稿子在《中国石油报》头版发表,由于失实,立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河南油田工会批评报社,报社派调查组来调查.我成了第一作者,又是专职干事,首先受到批评,几乎影响了单位的声誉. 署名是要对稿中事实负责任的.从此,我汲取教训,凡是我未参与采访的稿子,无法对事实负  相似文献   

2.
“他现在可能进入‘状态’了。”1992年10月9日,离14大召开还有两天多。听说我想采访杨伟光——中央电视台台长,新闻系一位老师提醒我。第五次电话终于“逮”着他。听到年轻的校友要采访他,杨伟光欣然答应,“明天上午10点你准时到电视台东门传达室,登记一下就可上来了。”一个很深厚的男低音。10月11号上午,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15层杨伟光办公室,他用平和的语调向我讲述了他在中央两台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上海电视台的编导宋继昌率领《那个年代——去大后方》专题系列片摄制组,到武汉图书馆找我。当我在看他递过来的名片时,他开门见山就说:“我们想请你谈谈,1938年武汉地区的人口疏散和工厂、学校、政府机关的内迁情况。”由于他们事先没有联系,我毫无准备。于是我婉言解释。请他们第二天上午再来。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8日,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出版家许力以同志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岁月.我接到噩耗后十分悲痛,因为就在7日上午,力以同志还和我通了电话,说他已收到我寄去的新著<中国出版史话新编>一书,很高兴,并说了鼓励我的话.当时他的声音和往日毫无异状,不料第二天凌晨就猝然辞世.几十年来我在他的领导下的历历往事一一在脑海涌现,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之死     
翁元 《出版经济》2006,(5):25-26
1975年4月5日上午,蒋经国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到士林官邸来看望父亲.通常,他早上会和蒋介石就一些政务,做短时间的交谈,他们交谈时,从不避讳我们这些在一旁的随侍.那天,我依稀听见蒋经国告诉老先生,说他上午要去参加纪念张伯龄先生的100岁诞辰,下午还要到阳明山陈大庆和苟云生的坟上看看.一会儿,他就退出老先生的房间,从小楼离去.  相似文献   

6.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7.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8.
她儿子说他带的钱不多,我就借给他200元钱记者:你看到老太太是怎么摔倒的?彭宇:2006年11月20日上午9点左右,在水西门广场站,我从83路公交车后门下车,看到站台上很多人蜂拥着朝后面跑,一个老太太跌坐在离车门约两米偏右位置的慢车道上。我事后才看清,紧跟在我乘坐的83路公交车后面,又来了一辆83路公交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三月一天上午,早上九点来钟,我到开罗《消息报》一位副主编的办公室去,想同他谈谈有关《消息报》接收新华社新闻稿的问题。敲门进去,见他正忙着伏在桌上写东西。寒喧几句以后,我问道,“你正忙着哪?”他微笑着回答说:“是的,我在写一篇刚在新德里结束的不结盟首脑会议的稿子。两个小时以前我才从新德里飞回开罗。”原来他出差采访去了,连家也没回,顾不上休息,就忙着写稿。我当然不便打扰,只好约时间另  相似文献   

10.
4月11日上午,我刚到报社上班,便接到罗泾卫生院一位医生的来电,说潘桥村何家宅有一村民清早突然“自燃”身亡。我曾在罗泾中学任教8年,学校与卫生院近在咫尺,这位医生和我很熟悉。因此,他的来电按理不致虚假。他很详细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又说:“罗泾中学的徐老师就住在这个宅上,他刚来医院看病,也知道这件事。”我立即挂电话给徐老师,他的回答也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过"五·一"节     
最近一段时间,他工作很忙,连双休日都很少休息,眼看"五·一"节来临,妻关切地对他说:"后天就是'五·一'节,我说李建,到时你就别再上班了,在家休息一天,咱们上午游公园,下午逛商场,晚上我给你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再少喝点酒,让你好好轻松一下."他满口应允.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8日晚,忽接辛笛女儿王圣思来电,告知其父亲已于上午在中山医院逝世.这突然其来的噩耗,使我惊讶,太感意外了.记得一星期前,我曾与王圣思通过电话,她说,父亲住院主要是血糖较高,目前已有好转,病情稳定,即日就可回家,你就不要来医院了.我听了很高兴,心想待他回家后再去看望.谁料他病青突然变化,竟匆匆离去,悲痛之余,后悔没到医院去探望,深深感到遗感!  相似文献   

13.
一个记者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他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反响。市长的赞许和批评 1988年8月19日上午,朱镕基市长、倪天增副市长等领导同志来到上海展览中心剧场,市府即将召开整顿本市出租汽车行业的动员大会。就在前一天,我们《新闻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上海TAXI正在寻求舒适周到安全方便》一文,我把报纸带到会场分发。当我把报纸  相似文献   

14.
在办公室有时会遇到上下关系的险情,但都以好笑结束。告诉副总:我很聪明!一天上午休息时.我坐在办公楼外看报纸。刚翻几页,迎面来了一个副总裁。他的走路姿态让我不知所措。平常见到他.他总是手里拿着一块儿饼干大的手机,边走边讲电话。碰见他时,我只需对他点一下头.说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有幸第二次参加了本师新闻报道学习班。在实习采访中,有位同学在一天之内就采写了四篇稿件,在分寄时,他叫我看了一下,我看后直言不讳地说:“写得比较成功,只是有。两篇标题不怎么样,最好改一下。”他听后莞尔一笑道:“嘿!只要内容能中编辑的眼就行了。”他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那几天报社沈编辑为了修改学员的新闻标题,整整一上午冥思苦想的情景;并由此联想到有些通讯员在拟制标题时那种不可取的依赖思想。这些同志认为只要把内文写好,就算完成了一篇稿子的全部任务,心想编辑一定会给加上一个漂亮的标题。殊不知,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往往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努力的结  相似文献   

16.
到广州,幸得广东人民出版社姜副社长的引荐,使我没费太多周折就与新近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斯奋见了面。5月11日上午,我在刘斯奋的办公室里刚一落座,他便笑吟吟地端上一杯热茶,顿时让数分钟之前还因迈进广东省委机关大院而有点忐忑不安的我一下子有了到家的感觉,心里热乎乎的。当他听说我来自广西时,脱口便说:“若没有八十年代初的那次广西之行,我今天或许登不上茅盾文学奖的领奖台。”乍听这番话,我一脸的惊奇,等他笑说个中缘由,我方领悟他的诙谐。原来八十年代初,他到广西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学术研讨会,在与会的一名北京编辑的一再鼓励下,才着手  相似文献   

17.
“那就是我!”爱泼斯坦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去年10月12日上午,他在武汉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看到1938年庆贺《新华日报》创刊的合影照片时说的。现任《中国建设》主编的爱泼斯坦,从十五六岁起献身于新闻事业,1938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到武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月9日,他出席了中共代  相似文献   

18.
郁老去了     
郁老去了,静静地,悄悄地,除了家属,不曾惊动几个人。正如他的一生,不计较名位,不追求显赫,只默默地工作,俭朴地生活。星期五上午,在电台门前的路上还看见他蹒跚而行。我说“郁老,去哪儿呢?”他说“去拿报纸”。这二年他衰弱得厉害,为了锻炼,每天上午绕电台大院一圈缓慢地步行。从宿  相似文献   

19.
赵秋杰 《视听界》2014,(6):28-32
向杨善朴先生发出专访的短信邀约,几分钟后就收到他的爽快应答:"明天上午十点半在公司。"瞬间让我感受到这位华谊电视剧掌门人的雷厉风行。次日在北京丰联广场8层华谊兄弟办公室见到他时,他面孔和善,衣着鲜亮。在电视圈打拼近20年。  相似文献   

20.
去年6月7日,听说吕岩松奉命从贝尔格莱德回到北京,报社立刻决定派我采访吕岩松。 6月8日上午9点。人民日报社大礼堂,我终于见到了吕岩松。他既没有东北人的高大威猛,也没有一般英雄人物的矜持。他的外表确实很平凡,就像邻家的一个腼腆的男孩。我记得当许中田总编辑请吕岩松向大家讲话时,他实实在在地说:“我来报社10年了,今天是第一次站在这个讲台上讲话。”大家笑了,邵华泽社长请他坐下慢慢讲。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记者应该做的,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