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填空题 1)《 》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__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_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 》,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__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__、晁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 》,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 》等。 4)汉初骚体赋作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__,他的赋体代表作品是《 》和《鵩鸟赋》,另外,淮南小山的《 》也是比较优秀的辞赋作品。  相似文献   

2.
1填空题 1)(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家”。 2)秦唯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清朝人李兆洛在《骄体文抄)中称本文是 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晃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_》,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等。 4)汉初骚体赋作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他的赋体代表作品是《_)和《鹏鸟赋》,另外,淮南小山的《_》也是比较优秀的辞赋作品。 5)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_,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  相似文献   

3.
1 填空题 1)《__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__家”。 2)秦唯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_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_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__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__、晁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___》,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___》等。  相似文献   

4.
1填空题 1)《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 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初祖”。 3)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余波犹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们是_、晁错等人。前者的政论散文最著名的是《_》,后者的代表政论散文是《贤良对策》和《论贵粟疏》等。 4)汉初骚体赋作者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他的赋体代表作品是《_》和《鹏鸟赋》,另外,淮南小山的《_》也是比较优秀的辞赋作品。 5)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_,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却是历史散文中的《_》和诗歌中的_ 民间歌辞。 6)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作家是战国时代的_,《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十篇,现存_篇。 7)汉武帝至汉成帝时代是汉赋主要的盛行时期,主要的代表作家是_、_王褒、扬雄等。 8)枚乘的《_》是标志着汉赋(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它的结构体制被看作是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称作“_”。  相似文献   

5.
韩传达 《当代电大》2004,(4):26-27,30
1 填空题 1)<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初祖".  相似文献   

6.
1 填空题 1)<_____>一书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写的,<汉书·艺文志>称它是"_____家". 2)秦惟一著名的散文家是_____,其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是<_____>,清朝人李兆洛在<骈体文抄>中称本文是"_____初祖".  相似文献   

7.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西汉散文,尤其是西汉的政论散文,在书写内容和话语形态上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为其后的散文开启了写作形态上的规范。讨论西汉政论散文,不可忽视贾山《至言》对于西汉初年以及西汉中期散文的影响。这种影响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论说的内容促动了“过秦”思潮的发展;语言表现手段促进了西汉政论散文写作形态的变革;引事取譬的方式促进了西汉散文用事方法的变化。虽然贾山《至言》的影响力远不如西汉一些重要的散文家大,但其首开范例之功,却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9.
1汉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为散文和辞赋的发展。贾谊是汉初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是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著名的辞赋家。赋是我国古代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历代都不乏佳作。战国末期楚人荀子写的《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使赋逐渐在楚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体。楚人刘邦在夺取政权建立汉朝后,赋便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汉人以“辞赋”并称。是就楚辞与赋的渊源关系说的。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  相似文献   

10.
张大安 《当代电大》2001,(10):80-82
第二编 汉代文学1 填空题 1)汉代出现了堪称一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_。 2)赋是_和散文的结合体。汉代的赋可以分为_、大赋和小赋3类。 3)贾谊,_前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政论文有《_》、《陈政事疏》、《论积贮疏》;骚体赋有《_》、《吊屈原赋》等。 4)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_、班固、_等。 5)汉大赋的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_》、《上林赋》,杨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_》和张衡的《_》。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也是我国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和《阿房宫赋》,前后时隔千年有余,然而异体同构,流传千古,同为文苑奇葩。第一,写作手法不同。《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因而重在说理,叙史部分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只用“拱手”二字概括。而《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所以重在讽喻,文章极尽描写之能事,如第2段写阿房宫中美人之多,便分别以“明星”“绿云”“渭流”和“烟斜雾横”比喻宫女“开妆镜”“梳晓鬟”“弃脂水”和“焚椒兰”。“论”“赋”异体,手法不同。第二,立论角度不同。《过秦论》因要“过”秦,便反复对比:秦先弱后强…  相似文献   

12.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几位文采卓然,成绩显著,但才高命短英年早逝的文学家,现辑录如下: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辞世时年仅33岁。所著文章五十八篇,被刘向编为《新书》。分上、中、下三篇的《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散文作品, 《吊屈原赋》则是他  相似文献   

13.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公元1009年——1066年),字明允,北宋时期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政论家,属于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苏洵的散文收编在《嘉祐集》中,其中包括《权书》、《衡论》、《几策》等。本文即《权书》中的十篇之一。 宋代的古文家继承了唐代韩愈所提出的“文以载道”和“以文见道”的写作标准,所以他们的作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六国论》就是借古喻今,为当时的社会斗争服务的。文章总结六国因“赂秦”而遭“破灭”的历史教训,正是对当时北宋王朝屈辱妥协政策的有力讽谏。  相似文献   

14.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写的散文小品,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被林语堂并称为苏轼四篇“最精的作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它的美趣。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 :1 .秦统一以前的文学叫文学。文学艺术起源于 ,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对的认识和征服的愿望 ,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和《》等。2 .战国散文按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也称史传散文 ;一类是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学术观点的以论述为主的散文 ,也称诸子散文。3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代表作品有《》、《》等。4.《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谷梁赤的《》和《左传》 ,《左传》按《》编年顺序 ,比《春秋》多十三年 ,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篇幅是《春秋》的倍 ,《左传》是《》的…  相似文献   

16.
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脍炙人口 ,“北杨南秦”是对杨朔、秦牧散文的共识与赞誉。但也有人批评杨朔散文艺术表现的不足之处 :一些作品在构思上还未能做到独出心裁 ;没有掌握多副笔墨 ,在文字上微露斧凿的痕迹 ,失之太做。《荔枝蜜》是由蜜蜂写到人 ,由赞蜜蜂的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到赞劳动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雪浪花》也是由写雪浪花到写人 ,由赞浪花撞击岩石到赞劳动人民铸造江山的伟力———笔者认为 ,这不叫“微露斧凿的痕迹”“失之太做” ,而是一种创作的思路 ,谋篇的格式———“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种值…  相似文献   

17.
散文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前赤壁赋》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作者苏轼是北宋中叶的文坛巨擘,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也是佼佼者。继欧阳修之后,苏轼的诗、词、散文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苏轼的作品,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抒情咏物之间,又每每表现出傲岸不驯,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前赤壁赋”就是作家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初游赤壁之后所写的第一篇赋。江汉之间,以赤壁取名者有三处,苏轼所游的是赤壁矶,并非周  相似文献   

18.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政论界掀起了一场总结秦朝灭亡之因、指斥秦政之弊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秦’遂成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钱钟书语),诞生了一大批"过秦"的文章,贾谊的《过秦论》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作,并被奉为经典。就其艺术而言,南朝宋范晔称其"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狱中与诸甥侄书》),金圣叹更是赞许其"最是疏奇之笔"。那  相似文献   

19.
张阳 《文教资料》2014,(13):1-2
班婕妤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作家,现今流传下来署名班婕妤的作品最具影响力的为《自悼赋》、《怨歌行》及《捣素赋》,后世由这“两赋一诗”衍生出诸多经典的诗歌意象。本文就这三篇作品中的诗歌意象进行探究,论证班婕妤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可见赋、比、兴,尤其是比、兴两法是形象思维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因此弄清赋、比、兴的含意和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采用的重要表现手法,后来研究《诗经》的人将它概括出来,并作了各种解释。《周礼·春官·太师》有“六诗”之说,《毛诗大序》则称“六诗”为“六义”,这就是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此后,“六义”的称法一直为历代所沿用。但《周礼》和《毛诗传》对“六义”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