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措吉 《大观周刊》2012,(38):224-224
很多时候,教材对知识的预设与学生的知识起点并不一致,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这种差异。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找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平衡点,处理好学生、教学、教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淑丰 《大观周刊》2012,(26):209-209
这么多年来,小学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太高,我认为:教学的“低效”多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教材钻研得不透、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要么“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么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目标。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关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徐建勇 《大观周刊》2012,(39):295-296
学生的思维活动始于问题,教师精心设计问题i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精心预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具体包括:1、引题情境妙趣横生。互动富于喜剧色彩;2.情境创设于“危难”之中,绝处逢生在关键之处;3.情境问题深入浅出,新旧知识有机链接;4.在知识的拓展处创设问题.二、情境创设以“问题”的再设计引导学生思维创新.1.问题情境创设开放,学生思维发散自由;2.放手学生尝试失败,促使学生思维发展;3.自主探索讯题任务,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曹继蓉 《大观周刊》2012,(20):224-224,19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罗进  谢玲 《大观周刊》2012,(25):279-279
由于条件限制或实验器材不完善.在高中电磁振荡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书上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或者用图示法进行教学。而本节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以往的学习从未接触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对本节知识不易理解,难于掌握,也就不能正确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也觉勉强。  相似文献   

6.
薛书锐 《大观周刊》2012,(50):259-259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足“教”还是“学”.阅读都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挥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工作,切实采取各了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学生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郑新天 《大观周刊》2013,(12):210-211
我们在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培养兴趣、明确目标、变换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主要方法。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而在要点,组织讨论不图形式而在实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优化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段美茹 《大观周刊》2012,(47):291-291
高中生常说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其中文言文教学因其内容远离现代中学生生活,所需识记的知识繁琐而容易遗忘常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加上在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一些教师教学手法单一、死板的现象,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文学因素与人文内涵,不能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人文美,文学美。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完整高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知识、情感和意境相辅相成的过程,这种没有“情“和“意”参与的过程,“知”的效果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出现文言文教学效果差,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9.
李凌云 《大观周刊》2012,(21):221-222
著名教育家赞可大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  相似文献   

10.
李雪琴 《大观周刊》2013,(1):173-173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人非非。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李小华 《大观周刊》2012,(38):264-264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学习者.他们是相互和谐的统一体。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合理调控则是这种和谐的具体表现,教师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课堂气氛,进行合理适时的调控.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12.
王巧利 《大观周刊》2012,(47):302-302
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并提问.学生则用现成的知识回答问题.并在教师的“权威裁决”中掌握现成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做才好呢?首先.  相似文献   

13.
邹秀军 《大观周刊》2013,(6):131-13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杜江南 《大观周刊》2012,(22):148-14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虽然计算机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不像其他学科会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将目光停留在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上,为教学而教学,讲完了内容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心里变成他们的真知。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韩先伟 《大观周刊》2013,(10):194-19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要“导”好,关键要靠设疑提问才能实现,许多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的巧,运用的妙,就会使课堂教学呱呱叫。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6.
杜杉 《大观周刊》2012,(4):186-186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j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7分析f.-I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j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灼妹 《大观周刊》2011,(43):100-100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冯菲 《大观周刊》2012,(16):223-224
语文教学课堂需要“预设”,而实际教学中往往被“预设”束缚,老师总是想法设法把学生“引”进“预设”中来,这就冲淡了课堂上师生真正意义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堂课的经历,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成”带来的阅读教学的新境界。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预设,还要充分重视和巧妙利用课堂生成的种种机会,追求更加优质、鲜活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它强调老师、学生、问题之间的“时间”“空间”“心理”距离。使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期和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20.
曹印林 《大观周刊》2012,(34):281-28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使教学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