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程开发与模式的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认识课程的概念出发,概要分析学科课程模式、双元制课程模式、CBE/T课程模式、MES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等课程模式,着重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明确提出在高职课程开发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各课程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灵活运用某一种课程模式来指导课程的编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梗概三段式课程模式、平台式课程模式和集群式课程模式的发展之沿革,厘清三段式课程模式、平台式课程模式和集群式课程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适应不同时期不同需求的转变之解读,从课程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阐释新型课程模式的推演之赓续。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国内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课程多元分类系统,为课程建构者和实施者定位综合课程类型和功能提供参考工具。综合课程在学校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实践模式:"国家"综合课程模式、"地方"综合课程模式、"校本"综合课程模式、"特色"综合课程模式、"专项"综合课程模式、"主题"综合课程模式、"德育"综合课程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与建构,应该依据并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符合特定课程内容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良好的课程效果预期,这样的课程模式有如下几种:情境化课程模式、综合性课程模式、经验性课程模式、实践性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国外许多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优秀的课程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意大利的瑞吉欧课程模式和美国的high scope课程模式引起了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者的高度关注。作为两种最受欢迎的课程模式,瑞吉欧课程模式和high scope课程模式在理论背景、儿童观、环境设置、课程与教学、教师角色等方面有许多异同之处,可以从两种课程模式的异同中寻求适合于我国学前课程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外近几年来流行的四种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MES课程模式、集群式课程模式、阶梯型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介绍了我国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两种新型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和"逆行能力分析"课程模式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对高职教育带来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课程模式作理论上的深入探讨 ,是近年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课程模式是典型的、以简约的方式表达的课程范式 ,具有与某种特定教育条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完整的课程模式应有模式主题、功能与结构设定 ,并构建恰当的支持系统 ,划定其适用环境。课程模式有两类生成方式。课程模式多样化是学校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孙文云 《文教资料》2014,(34):74-76
课程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的脉络,主要有目标模式的音乐教育课程、过程模式的音乐教育课程、螺旋式模式的音乐教育课程、综合音乐感的课程模式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模式五种,使大家对美国的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有整体认识,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9.
职教课程改革涉及课程范型、课程模式和课程方案三个层次。对职业教育影响较大的课程范型主要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多元整合课程等;我国现代职教课程模式是在国外先进课程模式影响下自主改革、创新的结果;课程方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课程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此外,课程开发者还必须重视课程模式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课程模式的选择是对课程观的选择,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模式的价值取向。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针对当前课程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五类问题”,提出课程多元整合的理念,剖析课程模式的多元整合“四项”理论要点,解读课程模式的多元整合“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为整个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了隐性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特殊功能,以及改革、完善显性课程,探索、重视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13.
模块课程即教学内容以模块为组织形式的课程,包括模块化课程模式、模块化教学计划、模块化教材三个层面。以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其系统性,是职教模块化教学计划特有的课程组织方式。运用不同课程模式开发出来的教材形式各异,但有一些基本特点。课程模块化既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在课程建设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能力本位”是以培养职业岗位实际做事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随着产业形态变革与职业教育高移化,这一课程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中均面临严峻挑战。把职业对人的要求作为展开教育逻辑起点的根本属性,使得“能力本位”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核心模式的主体地位不受质疑。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发展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切入点是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中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这两个概念做出重新解释,并深化对其开发技术的设计,包括在概括性层面理解和分析工作任务,把职业能力作为关键性课程要素进行开发和设计职业能力的教学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机械类专业课程开发与课程方案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类专业课程开发应以调查分析现代制造业、区域经济和行业背景为基础,以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依据专业调研和国内外的机械类课程研究成果,以及学院机械专业建设现状、师资条件等,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框架.机械专业适合采用Y型课程体结构,其课程设置应追求职业功能性与知识、技能的应变性相结合,并将课程综合化、模块化,以阶梯训练型课程模式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高师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综合教育师资的培养受到了新课改综合教育实践以及顶岗支教跨学科教育实习的挑战,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体制,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基础教育实践需求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可行举措。本文对跨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变革教育理念与课程理念,构建基于"课程群"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计划与课程结构等策略,期望能为我国的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呼唤课程视角的英语教育研究,从课程角度对我国英语课程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英语课程改革。随着人们对语言课程本质认识的深入,外语课程越来越呈现出综合性课程的特点,我国的英语课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职教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移植普教、洋为中用和本土创生3个阶段。在发展演变中,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特点和适用背景,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年的课程开发实践证明,工作过程导向将成为未来中国特色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当前大学课程建设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对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其内容包括:以更为明确的“课程目的”指导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从“教师”立场转向“学生”立场;努力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成为课程建设的积极力量;将社会需要作为课程建设的直接依据;以更加开放的课程视野推进课程建设;以新的概念来定义和建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