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二课本(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第六章第三节中有"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的内容.课本上给出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教材,历来都有通过测定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体积的实验来确定乙醇的结构式。据笔者所知,这个实验,从上世纪的50年代至今,都出现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演示实验中。不过在中学很少有教师演示这个实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黑板上做实验","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案例。一方面是,客观上这个实验的难度大,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量大,要求又高,实际测得的数据误差较大;即使做了,似乎也只是为应付高考,另一方面,这个实验自身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致使我们的实验还带有不少的盲目性。下面就笔者想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贵刊2003年第5期施锦军老师的《对‘确定乙醇结构式’实验的改进》一文后很受启发,施老师将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酸式滴定管代替了分液漏斗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出加入无水乙醇的体积,但要用该装置准确测出无水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我们觉得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1)实验前在广口瓶与量筒之间的导管内应充满水。(2)在读量筒示数前应先调节量筒的位置,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平。然而这两点操作起来还是不太方便,经过分析研究我们给出了如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乙醇分子结构式的测定 ,从实验装置、配比和制备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朱心奇 《化学教学》2003,(6):11-11,10
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是学习乙醇重要性质的传统实验.中学、幼师等化学教材安排实验操作是:"在试管里加1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该实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即证明乙醇生成乙醛的现象不具有可观察性.观察是思维的触角.由于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以及乙醇气味的干扰和乙醛浓度较低,仅靠闻乙醛的气味来判断乙醛的生成,影响结果的可信度.为了增加该实验的可观察性,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通过制备Na2[Cu(OH)4]试纸,使乙醇氧化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合二为一,克服了上述缺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如果按课本上的装置实验 ,不但找不到合适的小试管 ,而且将小烧杯倾斜使溶液混合时也不易操作 ,甚至可能将溶液倒出 ,造成实验的失败或误差。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可向锥形瓶里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将一胶头滴管插入到橡皮塞中再向胶头滴管中吸入氢氧化钠溶液 ,并擦去滴管口附着的溶液后 ,小心地将带有橡皮头滴管的橡皮塞插入锥形瓶口中 (不要碰撞乳胶头 )。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左盘内称量 ,用砝码使天平平衡后取下锥形瓶(砝码不取 ) ,将滴管内的溶液滴入锥形瓶内 ,生成蓝色沉淀 ,再将锥形瓶…  相似文献   

8.
程嘉 《理科爱好者》2004,(22):59-60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新教材把有机物分子式与有机物结构简式确定的知识合编为一节,从有机物研究方法的层面来介绍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实际上是向学生展示辩学研究的途径和思维方法,较之于旧教材在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上更合理,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80℃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3min左右,观察现象如图3所示。在A试管中,蒸馏水上层的乙酸乙酯基本不变;在C试管中,碱液上层的乙酸乙酯几乎被水解,仅余下一簿层;而B试管中,酸液上层的乙酸乙酯减少量处于A、C之间。  相似文献   

10.
教师活动 (板书)一、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桌上的材料(每组2个C、6个H、1个O,8根连结管,要求用完) 拼一个C2H6O的可能结构模型 比一比,哪组同学拼得最快 [提出假设](结合学生探索、教师归纳) 根据有机结构的价键理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式有二种:  相似文献   

11.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操作在教材中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里加l mL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的乙醛的气味,并注意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由于生成的乙醛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中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是从定量观点推测乙醇分子结构的课堂实验。但是按照课本的方法进行实验效果很不理想,氢气产量大大少于理论产量,难以证明乙醇的实际结构。本文从试剂和仪器装置两个方面对该实验加以研究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分析氢气产量少的原因首先,从实验所用试剂在反应中的情况来分析。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CH3CH2OH+Na=CH3CH2ONa+1/2H2↑该反应属于两相间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乙醇钠的量逐渐增多,虽然乙醇可以深解乙醇钠,但随着反应的进行,乙醇的量逐渐减少,必然导致未溶解…  相似文献   

13.
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改进湖北省襄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441053)李玉清对乙醇分子的结构测定,教材中一般采用量气法,操作比较麻烦,效果也欠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改进,采用中和法测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上使实验操作更加符合科学实验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二课本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产生氢气的体积往往都比理论值少,难以说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可被置换的氢原子,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装置作了改进,可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5.
16.
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萘一直是作为被测物质.考虑到它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改用蔗糖为被测物质,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李湘林 《化学教学》2001,(11):12-12
由于电烙铁能长时间保持反应所需温度 ,故能使某些实验的演示效果彻底改观。现介绍如下两则应用实例 :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试验 :器材 :2 5瓦内热式电烙铁一把 ,单孔橡皮塞 (孔径要大 ,以能与电烙铁接线座圆台及管口紧密配合为宜 ) ,具支试管一支 (2 0× 2 0 0毫米 ) ,洗气装置 (内盛澄清石灰水 ) ,酒精灯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操作过程 :检查气密性后 ,往试管内小心地加入2毫升浓硫酸 ,(勿沾在管壁上 ) ,取下电烙铁 (事先用旧的细砂布将烙铁头打磨光亮 )向学生展示 ,再通电加热 ,并让学生观察烙铁头表面氧化过程 ,直至完全变黑。…  相似文献   

18.
对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演示 ,笔者经多次实验、优化筛选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演示效果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 实验原理2CH3 CH2 OH +O2Cu或Ag550℃ 2CH3 CHO + 2H2 OCH3 CHO +NaHSO3 CH3 CHSO3 NaOH (α-羟基乙磺酸钠 ) ,α-羟基乙磺酸钠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为白色难溶物。2 实验装置 (见附图)3 实验操作及现象( 1 )双孔橡皮塞上装好弯头长玻璃导气管 ,并用①饱浸无水乙醇的脱脂棉团 ②细铜丝③气唧 ④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乳胶管与气唧相连 ,然后装上直角玻璃导气管 ,弯头玻管上缠绕好细铜…  相似文献   

19.
1 装置1 1 有一次性的输液器上端的摩非氏管自制一个微型储液器 ,如图 1所示 ,来代替棉花团。微型储液器的制作方法是 :a、将一次性输液器上的摩非氏管下端的塑料软管剪断 ;b、把摩非氏管上端的针头烫封 ;c、用打孔器在摩非氏管的中部打一个直径为 0 8~ 1cm的小孔 ;d、在摩非氏管的下端套一个一端封闭的塑料帽。图 11 2 选用约 2 0cm× 2 0 0cm的大试管 ,以与自制的微型储液器相配套为宜。2 操作方法和步骤2 1 在一条长约 1 0cm的滤纸条上每隔 1 5~ 2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 ;图 22 2 把滤纸条放入大试管 ;2 3 用滴管吸取少量…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15 0面实验 6 5如图 1所示。用这两种装置演示铜片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 ,有以下不足之处 :1.反应中生成的NO2 ,NO等有毒气体完全逸散在空气中造成对人体危害 ,对环境污染 ;2 .不利于控制反应 ,只能是在反应物之一(铜片或硝酸 )消耗完全后 ,反应才自行停止。图 1 敞开体系的实验装置为克服以上不足 ,可把原来的两个独立反应体系合并为如图 2所示的封闭体系。图 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一、实验用品仪器 :Y形管 ,广口瓶 ,烧杯 ,镊子 ,玻璃导管 (长约 2 0cm ) 4根 ,橡皮管 (长约 15cm) 2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