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范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长河中,渗透着"意象"美感,音乐论著从《乐记》到《溪山琴况》都蕴含着"意象"美学,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中活音和带腔音等技法的运用,都是"意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艺术表述。  相似文献   

2.
当涂“采茶灯”是当涂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sol-la-do-re和do-re-mi-sol两种四音腔音列唱出“采茶灯”的腔词内容,通过两个腔音列的转位、逆行等变化手法达到音乐进行。文章通过对当涂“采茶灯”的核腔音级、典型性腔音列和调式特征对“采茶灯”的音乐形态进行多角度分析,探寻该音乐形式的音乐发展规律,以便在表演和传承中更好地解析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9,(4):80-88
站在局内人(梆鼓咚第五代传承人)的立场,围绕《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所记载的梆鼓咚传承谱系,探寻其"百人百唱"的文化根源以及音乐本体上的变化轨迹。从音乐形态来看,以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常用的腔音列"sol mi re"为核心,融合了中国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常用的音列,所形成的梆鼓咚腔音列特点,间接反映了北方渔鼓音乐流传到南方后在地化的过程。表面上"百人百唱"是音乐本体变化轨迹的体现,实质上它是不同人在不同时空与当下社会语境互动的产物,是人间百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从润腔、民族乐器模仿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传入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钢琴在创作演奏方面融合中西文化,发扬民族文化上做出了一些成就,为钢琴的表演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总结学习前辈的经验,主要回顾了中国钢琴发展的简单历程,从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腔音”这一普遍现象入手阐述中国旋律不同于欧洲体系音乐的民族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举例说明一些钢琴模仿民族乐器的创作与演奏特点。最后是简单提及和声、钢琴织体、旋法上等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十二音技法作为二十世纪的音乐语言,首先产生于德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十二音乐的创始人是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勋伯格,其音乐表现出与传统音乐形式的对立,主张取消调性与主音.十二音音乐是用"序列"写成,并在音乐中贯穿使用.本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首十二音作品公开发表,此后,便不断涌现.在创作中,如何使十二音音乐五声化是音乐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提出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常州吟诵不仅是常州本土语言的口头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特有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常州吟诵在中小学校园传承中被忽略了其音乐价值,教学实践中面临着方言识读、腔音唱法、散板节奏、无伴奏音准等问题。对此,地方教师应在教学中巧用注音,减少方言识读的困难;巧设节奏谱,化抽象平仄为可视化节奏;巧绘声腔谱,引领学生仔细品味腔音的韵味;巧打琴谱,引领学生感受琴吟共鸣之妙。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常州吟诵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桑桐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声学专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新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桑桐早期的《林花谢了春红》、《在那遥远的地方》、《夜景》三首作品来看,虽有较多传统形态的和弦,但也尝试运用半音和三全音构成的和弦以及纯四度与三全音叠加的和弦来取代传统的三度叠置结构和弦,推动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谈中国钢琴作品"润腔"的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作为源自西方的键盘乐器,发音清晰而绝对,不能在演奏期间升降或滑动,与中国传统音乐中普遍的音调游移及滑音装饰性大相径庭。中国钢琴创作源于中国音乐传统,技法的艺术表现也要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演奏中除运用西方钢琴技法外,还要掌握和运用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殊技法,运用好节奏润腔和音色润腔,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9.
俞菁 《华章》2011,(22)
新疆少数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要在研究各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特点和音乐特点的基础上,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背景知识,准确把握演唱少数民族音乐中固有的典型"特色".如维吾尔族音乐中带腔的音在1/4、3/4全音范围内上下游移,也称为"活音".这种"活音"会给人一种音不准的感觉,然而这种音不准的"活音"演唱却是维吾尔族音乐独特风格表现的关键,从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声乐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学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和掌握少数民族音乐律制、节奏习惯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和表现少数民族音乐旋律风格中所固有的典型音乐"特色",使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不至于走入"千人一面"、没有民族风格差异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凤阳花鼓的灵魂,运用中国音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凤阳花鼓音乐,可以窥见其音乐本体形态的特征。凤阳花鼓音乐多用徵调式,音阶以五声为主,有时升高宫音用以装饰商;结构方面多为一部曲式,乐段因歌词数量可做若干次变化重复,其单二部结构衍生于一部曲式的变化;旋律曲调与当地方言密切结合形成独特的音腔,有些曲调最初来自其他地区或其他音乐形式,其音腔特征也一定程度保留下来;节拍方面以2/4拍的应用最多,节奏形态大多规整且与锣鼓节奏暗合。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较,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着一些非确定性元素,如带腔的乐音、弹性的节拍节奏、渐变的速度和留有可变空间的传承方式等,它们基于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和哲学基础,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朝鲜族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论述节拍节奏、调式、旋法、音腔形态四个方面,阐述了其音乐特色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3.
钢琴传人中国100多年,已形成钢琴艺术领域内的中西音乐融合,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和声、音乐表现、意境、文化内涵诸方面,都表现出迥然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自身强烈的民族特征。采用以大小调式为基础的功能和声体系,传统和声材料的“有限”改造非传统和声功能的方法,将旋律中的特征音程纵向组合为和声的方法,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及自由十二音和声等,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山东风俗组曲》体现了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音乐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钢琴作品,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尝试从西方现代音乐分析技法——阿伦·福特"音级集合"分析法,探析核心音在全曲的结构力,及传统的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元素巧妙融合,真正感受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从而推动当前音乐创作,为民族钢琴音乐创作开阔更广阔的音乐空间.  相似文献   

15.
筝乐作品与传统戏曲元素的结合,形成古筝演奏的独特音乐语汇。这些元素自由运用在创作中,为古筝演奏及创作提供的新的方向。演奏富含戏曲音乐元素的古筝作品,跟随戏曲音乐元素线索,揣摩独特音腔音韵,找到能有机结合古筝艺术、戏曲艺术的意蕴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一“均”宫调的内涵、外延所作的定向、定量分析,可为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七声音乐和中国现代十二音级音乐中的宫调多义现象,找到确切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中国风格和声学的重合调性研究、以及中国音乐美学的非“单线”原则研究,提供可靠的论据。  相似文献   

17.
"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手法,在营造音乐表情、传达人物情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润腔"背后所蕴含的学理则较少被研究者提及。故而本文将借鉴沈洽先生的《音腔论》的观点,在阐明"腔"、"音腔"、"字腔"等概念,解析汉语演唱"依字行腔"规律的基础上,来具体分析民族声乐的"润腔"手法及其表情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吟诵协会秘书长徐健顺教授所讲授的吟诵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并深深的喜爱上了吟诵。
  吟诵是中国传统古诗的诵读方式,是音乐、语言学和文字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没有曲调,是以声韵涵义为本、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为法。吟诵的同时,吟诵者与作品的精神逐渐融为一体,从而达成文以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泉州南音是南传的中原古文化在福建泉州这个特定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中生成的区域性文化样式。它集合了唐宋以来词曲、南戏、杂剧、泉腔、潮腔、昆腔、弋阳腔以及佛曲等历代音乐的精华,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潜力。泉州籍的海外侨胞有600多万,他们以南音为乡音,寄托浓郁的乡情。南音的传唱,将国内外闽南语系人群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其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苦音调式音阶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其来源、律学、特性音的标示法及其音阶的属性和调式判别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苦音音阶在西北地区的广泛运用正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特点,而有关苦音的研究成果则对中国传统乐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近二十几年国内有关苦音的研究做一番梳理,并对重要的争议问题做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