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对学生和社会有着极为深广的影响。但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负面形象引起社会较多关注。本文分析了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形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严格入职审查,强化职前和岗位培训,加强评价与考核的制度与机制建设,完善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教师职业道德形象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以及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等重整与提升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形象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延续、社会文明的传播,都和教师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教师职业被人们视为崇高、神圣的职业,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已,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围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也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我们必须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正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教师形象研究应改变传统路向,在专业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均衡和同构,以确立教师专业形象。为此应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外部保障体系。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社会形象与自我形象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忠于事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教育人;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需要做到,加强职业理解;培养职业感情;提高职业技能;树立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形象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动态名片,对于乡村教育师资的引进与保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发展进行审视,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形象呈现出"神圣化"与"污名化"对立、"坚守"与"逃离"反差、"荣誉"与"落后"悖逆等形象症结,整体形象不佳。分析缘由,教师本体性价值的迷失、乡村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谐、网络媒介叙事惯习的偏误是问题形成的诱因。据此,研究提出应以归正乡村教师形象建构的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基于生态发展观协调构建乡村教育体系为解决动力,以规制媒介叙事偏好为条件保障,以期建立具有真实稳固、积极正向、和谐统一特征的新时代乡村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6.
邻居家有一个上初一的孩子,家庭作业中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哭丧着脸让家长帮忙,家长也不会,一连找了几个教高中数学的教师,也都没能解出来。这样的事我也碰到过,相信不少的家长都碰到过。这看似是件小事,是一件很不值得留意的小事,但它却隐藏着一个很值得教育界同仁注意的大问题。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很强的特殊性,“注重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便是其特性之一。形象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来,接着由学生传播给家长,然后由家长传播给社会。因此“懂经”的教师都知道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光辉的形象。树立形象有个途径问题,寻找什么样的途径来树立形象将决定着这位教师品位层次的高低。在教育高度普及、人们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的社会里,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本分析了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形象作为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内在素质的外化与表征,可以解构为师表形象、师道形象和师职形象三个主要方面。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就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自身角色行为以及各种价值关系的转换与重建,从而由学为圣贤的道德楷模成为师范人格的模范公民,由慈爱威重的师长权威成为民主互动的良师益友,由价值悖离的圣职形象成为价值均衡的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9.
于颖 《现代职业教育》2022,(12):160-162
教师形象的变迁,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家教育战略方针和教育改革方向对教师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形象发展变迁的回顾与梳理,大致把教师形象归为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和德才兼备的专业者形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师形象转变的主要原因,形象变迁与政治、经济、时代背景,教育法律法规颁布以及教师自身重视三方面存在紧密联...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1997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应具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个方面的职业道德。本文仅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谈谈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日美三国教师道德形象在理念表述和具体建设实践中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对中日美三国教师道德形象的标准界定、构成要素和塑造途径进行比较,旨在为转型期中国教师道德形象的特征把握与实践重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素质关乎教育的成败,师德的伦理意蕴不仅通过负有神圣职责的教师职业彰显出来,还体现在对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上。它是大学"教育场域"里教师"生存心态"的再现,更是构成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养成是在外在价值的引领下,由内向外的自发、自觉、自主的形成过程,而非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即"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爱是师德内化的基础,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与敬畏是师德内化的前提,承担义务和履行责任是实现师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不断适应教育工作环境的过程中,初入职幼儿园教师的主体认知和心理感受影响着岗位适应的质量。其中,入职境遇、职业认同、专业技能和活动安全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岗位适应的重要因素。规范入职岗位管理、加强岗位适应指导、改进教育实践模式、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岗位适应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教师职业特征看,教师的行为具有道德性.在职业行为中,教师会产生善恶、立场、境界三方面的冲突,并且根据教育的本质、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对冲突作出选择.教育善是教师职业行为的评价标准,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来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教师行为的动机与结果.参考道德评价的方法,教师职业行为的评价可以使用内容取向的评价、形式取向的评价以及中层概念测评法三类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教师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但是,审视当下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却发现教师的幸福在逐步失落:物质生活缺乏保障、身心健康遭受侵袭、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人生价值无法实现.究其因,与社会对教师职业神圣化、学校对教师要求功利化、教师自身对职业认识物质化不无关系.为此,需要社会、学校、教师自身三方协同努力,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山西运城地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是提升幼儿教师质量的重要前提.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运城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运城地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总体较高,但在学历、职称、幼儿园所在区域、园所性质、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应从完善幼儿教师政策、改善幼儿教师工作环境、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之一.奉献精神意味着,教师为了学生的福祉和发展,应该最大限度地履行其职责,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伟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提供合理的辩护.奉献于教育事业,就是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就是奉献于自我完善和人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不仅应当认同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而且必须以其切实的行动来践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应为教师建构支持系统,如改革师范教育课程,建立合理的培训模式,鼓励开展教育科研,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等,从而激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