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指向对协商民主提出了制度化的诉求。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着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建构和制度的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首要枢机,后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在保障。针对协商民主存在的程序机制缺乏、制度权威性不足以及缺乏配套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既要进行党内协商、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的程序性机制的建构,也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协商民主制度权威和发挥人民政协的示范效应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构和完善民主的政治沟通机制.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政治沟通的过程,是协商民主的发展过程.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成为民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沟通的有效形式.协商民主的特征和功能表明,它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沟通的作用,有效维护权利、达成共识、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协商民主,使整个社会在管理、调节和控制方面更有组织,更加和谐,显然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从培育社会资本,激发公共理性,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共进发展等四个根本路径着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社会组织列入国家协商民主体系,作为一个重要形式和主要渠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回应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建设的现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和谐社会相辅相成,存在着天然的亲和性,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的积极作用。通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善治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是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需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的要求、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关键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面临诸多实践难题,表现在缺少制度依据、机制不健全、与政府关系未理顺、自身协商能力不足等,需要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提事、议事、理事、监事等各种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是在批评现代民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当代民主的新形态。它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理性思考和协商对话,对公民提出了协商民主素养的要求。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公民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就是让教育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建立一种以协商为核心的民主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以协商为核心的教育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商为核心的学校和班级治理组织,构建协商课程,开展协商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多元参与、理性协商与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在增强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公正性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社会组织也存在着公信力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了社会组织在社会协同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因此通过人才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党建引领、信息共享、健全机制等措施可有效突破社会组织在社会协同治理方面的困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现实表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一种“共赢博弈”。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发展,对提高党的决策质量、监督权力有效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党际协商民主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协商的思想意识不强、协商的过程不够民主、协商的制度不太健全等。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建立具体保障制度、扩大政党包容性、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协商政治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协商民主、协商政治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作为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必要补充,建立社会协商政治制度,使协商民主在基层发展,是丰富我国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加强民主建设力度,为民主发展提供多种制度支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矛盾与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凸显,协商民主的内涵逐步扩大,协商主体不断增多,协商事项范围不断扩大,协商的内在程序化、制度化要求不断增强,亟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商体系和机制,创制更多的民主协商平台和渠道。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从完善社区协商民主建设政策的角度,对安徽省民政厅社区协商民主建设示范城区名录的6个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社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些社区在开展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的一年多来,在推动社区协商工作方面存在的社区协商制度还不完善、专业社会组织指导力量不足、社区协商缺乏线上工程、资金不足等问题。探讨提出了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规章制度、提升社区组织化程度、线下协商与线上协商相结合、资金下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过程中,民主形式在基层得到不断创新,也呈现出协商民主妁若干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在明确中西方学界对协商民主含义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中出现的协商民主,分析其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可行性,并指出协商民主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构建治理型政策网络。  相似文献   

14.
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键在于跳出西方协商民主的既有范式,重新在中国场景中理解协商民主。以“置身事内”的视角,在中国语境的“协商”概念基础上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中剖析协商民主的历史继承和当代实践,为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提供参照。协商是中国人熟悉的历史话语和交往传统,自古以来的协商文化是协商民主得以生长壮大的土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协商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民主改造,使协商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自我扬弃,打破了传统协商的局限性。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备“独有、独特、独到”的特质,其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伦理性与社会性的塑造、系统化的构建以及同其他民主形式的配合。中国式民主是一个内生性演化的过程,只有突破西方现代化的狭隘限制才能彰显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在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文化发展及城市治理中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分析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和职责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索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及职责的措施,对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权益,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但是,在一个复杂多元社会中,民主协商中仍存在着公共利益的偏失、社会信任度低、公共理性不足以及政治能力的贫困等问题阻碍着民众公共精神的培养。为此,应进一步探讨协商民主下培育公民精神的新路径,培养公民学会正确处理普遍的道德冲突,构建一个公开辩论的"公共领域",在民主协商下提升公共理性与合法性,在协商中建构民众的积极参与,增强其社会责任心。  相似文献   

17.
以协商民主为视角,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在教学、决策、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高校内的协商民主可以促进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推进学校教学方式优化、增进高校管理模式改良,从而为学生公民品质的培育、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理论和机制,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过程中有时被混为一谈,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二者的各自发展与借鉴融合,也可能对其产生错误的指导,阻碍民主实践的深入发展。因此,应当从两者对自由代议制民主的共同批判中初窥两者对负责任的公民、常态参与、实质平等、公民自治的共同追求,在协商民主论者对参与民主失败的反思与批判中审视和剖析两者在社会背景、发展策略、实现目标、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区别,在总结参与广度和协商深度之间区别的基础上,初步探索构建"参与性协商民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本质在于推进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使党获取执政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使民众产生"基于认同的共识"。社会治理新力量的兴起、权威型治理面临的挑战、人民主权的原则、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协商民主的价值等是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实现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围绕民生问题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将协商民主转化为适合群众认知的图式落实到日常政治活动之中,并构建形式多样的协商民主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的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中西方都出现了协商民主制度,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民主恳谈会制度等体现着地方协商民主制度的开拓和创新。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充分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