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在我国史学界过去曾经有过不同的议论。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已经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已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但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认为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不过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1921年他虽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但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假马克思主义者。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种议论就被林彪、“四人邦”的文化专制主义所窒息。林彪、“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他们任意篡改党的历史,他们武断说陈独秀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天生的机会主义者与叛徒,并不得有任何异议,否则,就是为叛徒翻案,为机会主义招魂,为民主派、走资派树碑立传。林彪、“四人邦”的垮台,为我们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科学地评论陈独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建党前夕,陈独秀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陈独秀从来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只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和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笔者认为陈独秀在党成立前夕,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但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本文仅就陈独秀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民性批判与陈独秀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陈独秀常见的一种指责是,他轻视民众,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因此走上了机会主义道路.就表面而言,这不无事实依据.但在笔者看来,重要的不是对这种现象作原则定性的评价,而是应从具体历史情境出发去求得真正的理解和把握.本文试图从“五四”启蒙的国民性批判角度来观照这一问题,并由此参悟陈独秀的命运,勾画出他的一幅侧面肖象.  相似文献   

4.
<正> 陈独秀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既有很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为中国新文化的开拓,民主思想的推进,“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列主义的传播以至共产党的创建,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遗憾的是,他不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中国大革命运动中,犯了右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的失败,以后又逐步蜕化为托陈取消派,走上反党道路,被开除出党,这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陈独秀为什么会由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倒退为一个右倾机会主义者呢?这既有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第一任总书记,而且在至今召开过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连续五次当选为总书记。所以,研究陈独秀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无疑是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篇幅有限,本文不拟对陈独秀作全面评价,在此,仅就创党时期的陈独秀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我们党的建立至今已经五十九年,陈独秀离开人间也已经三十八年了,但是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教育思想三题龚政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五四时期的总司令,同时,他还是一位既从事过学校教学工作,又曾致力于社会教育的人民教育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继承发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坚持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有所裤益的...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袖之一。“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踏上革命征途不久,就积极投入创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斗争。1924年他回国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重视党的建设,并且善于从中国党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列  相似文献   

8.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而在许多五四人物中,陈独秀又是一个“全面性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的分析,说明陈独秀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并提倡自由、平等等等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要把传统文化打倒,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是要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学术界观点不一。文章认为,陈独秀是在1920年下半年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但是其转变存在着很多缺陷,因而他是一个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何方 《学习之友》2006,(5):47-47
我以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两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留下的传统,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的影响。它表现在方针政策、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特别是在领导体制上,就是邓小平说的,强调一元化领导,造成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对此,人们感触极深。连一贯强调集中和纪律的李维汉,临终前也建议邓小平认真抓一下反封建的问题。另一种是提倡科学与民主的“五四”传统。这一传统最明显的体现在毛泽东所说的两次“我党生动活泼时期”。他说的第一次是从“五四”到大革命。这一时期正是由倡导科学与民主的旗手陈独秀出任总书记。他说的另一个时期是遵义会议以后。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和李达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们生长于同一时代。“五四”运动以后,共同的革命理想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可是,并肩战斗的时间不长,在大革命以前就因为意见分岐而决裂。实事求是地探讨他们在党的创立时期亲密合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以后两人意见不合和李达脱党的原因,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翻译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将,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启蒙者,也是“五四”时期的一位翻译家。他生平参与了许多翻译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人物。无论是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史,近代政治思想史,还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教育史,戏曲史,文学学等诸多学科都要涉及到他。而要研究中国现代的报刊编辑史,则更不能不研究陈独秀了。他主编《新青年》影响之广大、之深远,是空前的。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一文中对陈独秀有过一个中肯的论价,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我党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一生所经历的由激进的马克思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转变和由马克思主义向托派分子的转变过程.他对革命有贡献,但其所犯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给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事实表明,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而终非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后者,评论较多,而前则颇有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术界对此虽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并作出了不少中肯而富有特色的评价.但从爱国主义角度进行剖析的,尚属少见.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结合陈独秀在“五四”前后所进行的系列社会活动,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革命前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这是其历史光荣的一面。但是从党的“三大”以后,陈独秀却一步一步向右的方向走去,终于发展成一条对革命危害极大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这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毁于一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呢?笔者试从主客观方面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有识之士。 一、从主观上讲,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根深蒂固,这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些史家,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时,只提毛泽东一人,这是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至于林彪、“四人帮”为适应其反革命的需要而搞“大树特树”,更是有意歪曲历史。所谓党的创始人,应是在党的创建时期,对党的创建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所贡献的人。据此,则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周恩来等,还有李达,都应是党的创始人之一。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还有蔡和森。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国内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的‘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外,张国焘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角色: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他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并担任大会主席,是党的创建时期仅次于陈独秀的第二号领导人。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客观地评价张国焘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