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追忆似水年华》文学作品里,作者将这种"无意识的回忆"确认为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而这一确认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作者探索和追寻艺术的真实过程,因为"无意识的回忆"方式较比于刻意的回忆方式更具真实性,是以某种突如其来的真实的具体印象作为回忆的切入点,反应一种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本文以分析艺术的真实性与"无意识回忆"之间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延伸的必然性联系,并最终将其定格为时间流逝之中永恒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7):29-34
本雅明的散文创作《柏林童年》,不仅作为他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成为作家童年回忆的最好呈现。虽然王涌将本雅明的散文看作非传记性的创作,但之所以称之为散文,在于创作者"非意愿性回忆"的写作中所流露的真实体验。本雅明的阅读经验及艺术体验潜藏着道家影响,这种道家经验不仅表现在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超越性思考上,还体现在其创作构思及表现形式上的吸收和化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源自创作材料的真实.艺术真实与材料真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艺术真实是作者对真实材料的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的真实为作者有效的施展艺术内涵和表达技巧提供素材.而材料真实性的形式,至少有两种:一种是作者对原始材料进行"考古"式的调查研究,去伪存真所得到的真实材料;另一种是作者对原始材料的直接引用,这些材料所呈现的故事和当时社会现象不谋而合,作者并不在意材料本身是否真实,而是直接借喻现实.明末的小说家天然痴叟在感悟原始材料的同时,通过对材料的净化、美化和深化,赋予了小说《石点头》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桑进林 《新读写》2009,(12):45-48
作者回忆小时候与燕子共处一屋的快乐时光,借助燕子这个可爱的小精灵,阐释了燕子和人类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表达了对乡村文明的依依不舍之情。  相似文献   

5.
萨曼莎从不将回忆锁在抽屉深处,因为她觉得那样就意味着主动将回忆隐藏起来。和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想起的惊喜相比,她更喜欢将回忆放在日常就能看到的地方,比如餐桌。这些私藏爱物,随时会让她记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哪怕是会在时光慢慢地打磨之下一点点变旧,对萨曼莎来说,也有一种真实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三红一创"的首先之作,作者反复强调小说讲述的故事与人物都源于"真人真事",但对比史料和小说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对平淡的真实历史进行了传奇叙述,而这些艺术虚构最后却取代历史本身而重新被认定为"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取代历史真实而升级为新的"历史真实",这生动地反应了红色经典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童年的回忆是一种幸福,我们的小作者虽然还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却也已经有过值得自豪的“童年的好时光”,尽情地享受着这样的幸福和权利了。读过叶似彤的《童年的好时光》,深感小作者是一个欢乐的小天使,幸福的小女孩。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爸爸富有诗情画意,为她精心制作了一本《成长录》,把她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真实地记录下来。等她长大以后,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纪念品,这实在是一笔永恒的财富啊!小作者从《成长录》中撷取了最绚丽的一页。那是一张她6岁时参加电视台节目的照片。这张“靓照”勾起了小作者美好的回忆:国庆50…  相似文献   

8.
李葆华 《考试周刊》2014,(80):28-30
菲利普·罗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出的《鬼作家》是"祖克曼三部曲"的开篇,讲述的是中年作家祖克曼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菲利普·罗斯大玩文字游戏,打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运用后现代戏仿,把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反面化。他还大量探讨艺术同生活的关系,这些元小说的创作技巧有效表达了罗斯的创作观点,并且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0.
《淮水谣》是"皖军"作家曹多勇的最新力作。从文本表层看,《淮水谣》与"淮水流域"相关,与"淮河歌谣"相联。透视文本内核,则是对淮河流域文化的理性反思与美学阐释,且这种反思与阐释不仅体现在作者有意识的文体设置与意味表达上,还体现在作者无意识的艺术追求与固存的艺术掣肘上。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追求文学审美价值的基础,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艺术的真实性是艺术创作的标准之一,在艺术创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结合小说和翻拍剧《如懿传》,从艺术真实的"虚实"关系和"真假"关系两方面入手,对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历史真实)作一番解读,以期对两者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感伤诗学的核心思想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整理并确认郁达夫关于感伤诗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他的感伤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比照,从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作者的内在感情、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内在感情是感伤之情、感伤之情必须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化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老生》开创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书写的一种新范式。经由对历史和记忆事实的"山"的层面的还原,与对民族集体无意识流变生成的"河"的层面的还原,刻画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流变和生成,勾勒出其中的变和不变,展示了民族集体无意识与历史具体处境的交互关系,深化并推进了鲁迅式的现实型文学思路,同时也奠定了一种新的生命书写范式。以集体无意识书写所建造的巨大而幽深的真实图景,呈示生命沉沦和异化的生成机制,探寻其恢复本真的可能性和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14.
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如何处理历史剧中"史"与"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从事历史剧创作的作家及其艺术理论家长期关注。不同的剧作家根据自身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问题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出现了不少的分歧,关于这个问题艺术界、学术界仍然是悬而未决,亟待继续深入探索。应该说对于两种之间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发展的方向和作品质量的优劣。因此,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何洁 《新读写》2009,(5):40-41
作者回忆了透明无邪的童年,也回忆了时有哀愁的少年,然后向曾经的自己告别,欣然迎接成长。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时光中长大的。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怀过去会越加频繁,而这样的感怀,是为了面对未来时不再迷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剧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趋同,开始对本土身份进行自我确认,原创音乐就是其自我身份确认的重要表现。中国音乐剧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照搬——汉化——原创的历程,在处理本土化和国际化、改编和原创的过程中,对音乐主题的把握、艺术和市场的关系、音乐剧的工业化趋向以及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重新认识和探究的问题,这也是本土原创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能够展示它的文化特性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戏剧艺术表演过程中的一对突出性矛盾。讨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探究戏剧艺术的本质性规律。对于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来说,研究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拓展教学思路,从戏剧艺术的本质规律中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记忆     
曾也泠 《新读写》2008,(5):27-28
一家叫“嘉兴”的小店,寄托着小作者一段美好而温馨的回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被时光冲刷掉的回忆——或温馨,或忧伤,或沉重,或轻快。每一段回忆,都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本文的主题值得进一步去探索和深挖。  相似文献   

20.
近期,在学校调研,随机听了一节课《故乡》。这是一节最真实的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县语文教师的基本水平。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旧知回放与预习检查1.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及学过的作品。2.引导学生回忆小说三要素等文体知识。3.让学生依据资料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