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诗歌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朗读的诗歌.这一点既决定了其用词和文风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也决定了儿童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读者群体的特殊性.该文将从读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索儿童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实现对原文意境美、动态美和音乐美的最佳保留,如何最大化地满足儿童的审美习惯和心理需求,如何在最大限度上照顾儿童的情感体验,呵护儿童的细腻童心.  相似文献   

2.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前理解、前审美、审美能力、阅读立场和解读方法不尽相同,对同一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就绝不会相同,可见读者主体性是文学意义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其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但教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促使我们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对以人为本的思考也应该是多维度的。这里的“人”,既包括阅读主体——学生,也包括作为阅读主体和阅读活动组织者出现的教师,还包括阅读对象——文本(作者),这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生成,共同构成阅读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4.
杨棒碟 《现代英语》2023,(22):92-94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作品的抽象性和艺术性,给文学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标准,并对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提出译者需要合理发挥译者主体性,既要考虑原文作者,也要考虑目标读者,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5.
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长期遭到了遮蔽,从而出现了译者地位边缘化的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以期揭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首先回顾了有关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确认了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然后介绍了文学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分析造成译者地位边缘化的原因。最后集中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及其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译主体性是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对学翻译中的创造性的讨论,80年代以来,中外翻译理论界对学翻译的译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在强调学翻译的译主体性的同时,必须看到译主体性有着明显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论文学创作中的读者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作家创作成了文学创作的代名词,读者阅读被称为文学接受。事实上,读者阅读也是一种创造。突出读者创造不仅拓宽了文学创作的范畴,而且对激发读者的创造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景点的外籍游客越来越多。为了使国际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资料在旅游景区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事实上它充当了大众读物的角色,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考虑读者的期望、心理和译文的文化语境,以全面突出关键信息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11.
在语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促进,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译者主体性在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中的呈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译者是翻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译者对原语文本、翻译策略、译文风格的选择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影响着译着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论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洁  李强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1):99-101,108
译者的角色是读者与再作者的统一。作为读者,译者介入翻译选材和原文文本的理解;作为再作者,译者在充分关照译文读者的前提下,将原文文本进行跨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4.
《关雎》自收入《诗经》以来,历代文人各有不同解读。孔子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汉代儒学家们先有"刺诗说",继而又产生了"美诗说",现代学者们则解读为爱情诗、婚恋诗。一首小诗在两千多年里之所以出现大相径庭的解读,是因为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具有不可否认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李盈盈  兰杰 《考试周刊》2014,(24):21-22
近年来,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的能动是诸多因素制约下的能动:所处的时代背景、双语文化能力及对原文的理解能力等。为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翻译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作者为中心和文本决定一切的文学理论抹杀读者的作用,忽视读者的创造性和主观性,然而在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文本中的空白结构以及不确定性等召唤读者进行能动参与.理解的历史性,造成了"作者死亡"和"读者重生"的局面,也为读者的主体性发挥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者既是原作文本能动的读者,又是其创造性的再现者。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文学艺术语言的形象、生动性,为译者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盛雪滢 《海外英语》2014,(19):137-138
在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始终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的重要部分,与传统翻译不同,具有影视艺术独有的特点,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9.
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中最核心的客观存在,是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在对原作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也反映在译者对译本、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译作、译入语读者期待的影响上,总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翻译过程的始终,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译者主体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实践产生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应当被当做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始终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的重要部分,与传统翻译不同,具有影视艺术独有的特点,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