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蕴藉属性”是文学话语必须持有的,其他话语不具备的性质。但这一说法有失偏颇。“蕴藉属性”是话语的一种属性,它在文学话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没有“蕴藉属性”的话语也能成为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艺术领域,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性.文学的话语蕴藉性质主要有三种特征:一、言约旨远,含蓄凝练;二、是模糊朦胧,含混多义;三、象征,暗示,意蕴深刻.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戏剧小说,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有话语蕴藉的属性,故而我们力求能理解文本中作者所创造出的话语蕴藉,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味文本语言中的“不尽之意”.  相似文献   

3.
用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既是文学的长处,也是文学的短处。为了弥补语言的不足,于是就形成了以象寓意的话语蕴藉现象。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模糊思维就成了文学话语蕴藉不可缺少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以妇女和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小说家,凌叔华的小说超脱了"五四"的激越和热烈,采用一种话语蕴藉的方式、借助含蓄与含混两种表现形态,使有限的话语蕴含多重复杂意义,赋予作品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与小说的表现对象相得益彰,使小说有一种美文效果,而且对于当今流于表面的文学创作现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同一作品、同一句子、同一词语往往可以有这样的理解,也可以有那样的理解,而且不管是那种理解都似乎有道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多义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本文拟通过大量的诗词作品及事例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注重语言的审美效果,讲究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源于其成功的蕴藉建构。文学话语的蕴藉所造成的文学形象的不定性、多义性、朦胧性,使接受者从作品之中领悟到丰富的深层意蕴,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7.
整个中国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追溯其根源,这是受中华“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的影响。本文试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暂从作家、作品人手探讨其在“天人合一”的文化大背景下文学话语蕴藉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它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形式,充分体现出蕴藉性的审美特征。从文学自身的生产看,它凭借蕴藉性文学语言所营构的审美意象,创造出诸多的文学经典。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看,这种文学语言的存在,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建构民族地域认同、促进个体成长都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诗歌茁壮成长的春天,随着社会的变革,人的心灵开始苏醒,人的灵魂也开始舞蹈,诗歌以它独特的声音和魅力备受社会关注和读者喜爱,写诗的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诗人们以各自的音色唱着自己的歌,或嘹亮,或深沉,或朦胧,或隽永……到了90年代,一部分诗人弃诗下海,经商赚钱,有的穷困不堪.有的腰缠万贯。进入新的世纪,好多曾经的诗人或禁不住缪斯的诱惑,或耐不住心灵的律动,重新拿起手中的笔。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昔日耕种过、如今更繁荣的诗坛。  相似文献   

10.
苏轼词作风格多样,不论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蕴藉深厚。苏轼词蕴藉美的形成除了与文本本身的凝练、留白,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读者的阅读接受创造,社会时代的影响有关,还得益于苏轼"本身原具有的一种双重之性格"。苏轼词运用比兴寄托和典故,借用古史、书、文、人,实现对一切人、事、物、情的关照。含蓄蕴藉使苏轼之情得以曲折变化地传达,摆脱世俗,实现雅化。  相似文献   

11.
元代散曲起源于民间的通俗俚语,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学"。后文人染指把诗词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散曲中,使它逐渐高雅化。少数民族散曲大家贯云石便是当时推崇散曲雅化的文人之一。贯云石主要通过用典、营造意境、白描三种手法的运用使散曲摆脱低俗,达到"含蓄"。杨维桢曾评价他的散曲有"蕴藉"的特点。尽观其散曲作品,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的蕴藉美。  相似文献   

12.
二胡演奏逐步积淀为情感艺术表达的重要载体,其情感蕴藉的特点、方法以及情感释放的渠道有待加强探讨.二胡演奏的情感蕴藉相比于其他器乐形式与审美方式,更具主体性、形象性与渗透性.如何发挥情感蕴藉的基础性作用与情感释放的实际效果,关键在于提高演奏技术、创设合适情境、展开艺术想象.  相似文献   

13.
陶丽萍 《文教资料》2007,(19):85-86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集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于一体,融神秘美、色调美、情感美为一炉,在湘西特异的景物、人事、场面描写中创造出原始、朦胧、深远、神秘的意境来。  相似文献   

14.
月亮意象正是由于积淀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心理,才会成为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载体,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鲁迅笔下,月亮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成为阴森恐怖、欢愉美好、无聊无奈、绝望麻木、虚伪自私的各色世界的象征。走进鲁迅作品中的月亮世界,理解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对解读鲁迅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鲜明而独到,在"肉"意象的世界里,既有莫言"独特强调"的言说,也有莫言"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还有莫言独具的文本特色和人性情怀。试从"食""色"两个方面阐释莫言笔下"肉"意象的文化蕴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精神影响的编创者格外注重追求电影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抑或镜语的运用,都刻意表现含蓄隽永的韵致,力图以一种以简洁凝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实现言近旨远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优良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也使得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唐之盛从诗歌的创作便可窥见一斑,诗的内容与形式可谓纷繁多姿。从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孟浩然《春晓》一诗,来探讨其诗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正>师:根据课下注释判断,这首诗采用的最典型的手法是什么?生:用典。师:几处用典的意图高度一致,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是什么?生:追求贤才。师:填写以下表格。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典出自哪里?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典指女子思念情人,这里指曹操对贤才的向往。师:请翻译。生:穿着青色交领的衣服的人啊,我对你的思念连绵不断;即使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消息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精神影响的编创者格外注重追求电影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电影中人物语言的表达抑或镜语的运用,都刻意表现含蓄隽永的韵致,力图以一种以简洁凝练、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实现言近旨远的艺术表达效果。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含蓄蕴藉的传统美学精神得到优良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也使得影片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