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两次大举西进,本文通过对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含义的理解,二者的比较分析,使人们更深刻地思考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实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科学合理地进行西部经济大开发,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三线建设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达到汲取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起,三线建设进入了调整改造的新阶段。云南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历史的研究是云南经济建设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运用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国防科工办所藏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重点研究了云南20年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历程、成就和特点等,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也将为云南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这个被人们遗忘已久的历史名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重新受到注视,人们重新探究三线建设的主要动因。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三线建设的历史原因:一.备战是三线建设的主要动因;二.三线建设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需要。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朱总理就实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作了详细地布署,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上下对此议论不已,纷纷献计献策,本文拟从世纪长远利益出发,循着西部开发的,轨迹,对三线建设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与评论,达到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合理开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吴艳华 《天中学刊》2001,16(Z1):20-21
当前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不同于"一五"、"二五"时期的西部"三线建设",在投资、市场竞争形态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根本性变化.因此,要搞好西部大开发,就应该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从战备出发调整生产力布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湖北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回顾湖北"三线建设"的曲折历程,探讨其成功经验,对西部大开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世纪之交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出现新特点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完全不同于以往几次国家对西部开发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模式。因而有必要对以往西部开发的战略进行反思,提出符合西部特点和时代趋势的新的开发战略思路。我们认为,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说要靠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一、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我国以往几次对西部的开发,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国家扶持为主、以资源开发为导向确立西部各省区的发展战略。这既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偏差。从"一五"、"二五"到"三线建设",国家对西部曾有过相当大的投入。那时我国处于一个严竣的国际环境中,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利用是国家工业化的前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能够通过指令性计划调拨大量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9.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本文运用一手档案、文献资料,重点研究了云南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陕南农村家庭状况中既存在着对传统观念固守的一面,又存在着适应时代特征变化的一面的双重特点,西部大开发中应以此双重特点为出发点,做好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资金扶贫和科技扶贫相结合,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计划生育工作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结合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学界几乎普遍认为 ,从方位观念产生之日起 ,人们就将日出方向称为东方 ,将日落方向称作西方。其实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从北方民族方位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 ,最早将今天的东、西方称作日出、日落方向 ;后来 ,称为前、后方 ;再后来 ,称为南、北方 ;最后才将日出、日落方向称作东、西方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 ,一退三还 ,使得本来粮食短缺、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粮食安全雪上加霜 ,进而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隐患。本文认为解决西部粮食安全的思路在于走区域大循环之路 ,并从粮食流通体制、提高粮食自给率、增加稳定的供应和提高西部农民购买力等方面采取对策 ,以实现西部和全国粮食安全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中国世纪之交的重要战略决策,事关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的发展,比起东部开发,优先发展,西部开发要艰巨得多。这是由国际原料初级产业市场价格的降低和国内生产相对过剩所决定的,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西部整体开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望成为重要支点,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也要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西部的优势主要是土地、水、矿产资源的优势,特别是其丰富的能源开发利用,将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经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促进内蒙古经济大发展必须有以下新思维作理论先导,走循序渐进与跳跃式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争取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要立足民族教育和科技进步,发展内蒙古地区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发展极理论和梯度开发理论出发,论证了桂北经济的发展是综合运用发展极与梯度开发理论并实现两者高度结合的结果,为发展桂北经济而提出了“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科教兴市、外向带动”战略方针正是发展极理论与梯度开发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运用中必须把握极理论与梯度开发理论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既定目标,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目标必须与国家城镇化战略目标相适应,必与国家整个农业和农村改革部署相一致。为此就要依法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完善小城镇多元投资体制和全理征用土地机制,做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地下历史文化物的工作,加快城镇户籍管理机制的改革,加强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应从实际出发,依托它的比较优势,通过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西部经济跳跃式发展,继而实现“点-轴开发”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非均衡梯度推进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评价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是实现评价结果客观性、真实性的保证,是检验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相适应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推手;研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关键性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闽西土地革命期间,中共领导了闽西苏区的社会改造.这场针对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是中共为促进闽西土地革命及闽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进行的,改造的内容是丰富的,改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通过社会改造,整个闽西苏区树立了社会新风尚,充满着革命的精神风貌.闽西苏区的社会改造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