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小燕 《教师》2023,(8):120-1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高校的众多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大学生更要承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文章论述了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之处,针对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进行了论述,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其民族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大学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三大课堂",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路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国人的生命底色,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抓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带领学生诵读中华优秀经典古诗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英语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大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作用。英语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塑造方面能产生显著影响,英语和语文学科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文化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偏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使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需要持续渗透传统文化,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激励学生主动利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解决高校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的传统文化失语问题。围绕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和具体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为英语教育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的重要文化使命,亦是反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引擎。文章以百色学院博物馆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与访谈法,对高校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造“云展览”,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增强文化实践活动效能,组建文化传承志愿团队,拓展宣传途径等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激发高校博物馆传承活力,坚定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薄弱,高校相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科学认识、明确意义、梳理关系、分析原因、把握方法5个方面具体分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地位、角色、症结与实效,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作为国民教育最高机构,高校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造就大量人才,其科学研究是实现传统文化“两创”的中坚力量,社会服务在传统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充分认识独特优势所在,通过培养文化传人、推进科研创新、引领文化建设、开展对外交流等有力举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其不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措施: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构建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新媒体"服务模式,举办传统文化专题知识讲座,建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6所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发现高校存在明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中不良文化的挑战,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中,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高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提高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使命的认识,准确把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要求,着力从课程建设、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探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古诗文堪称璀璨之珠。它饱含着中华文化5000年的历史,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因此,让广大少年儿童广泛诵读古诗文,对于孩子们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都具有深远意义。正是本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我国的"根"和"魂",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和冷落的存在,它的存在为我国长远发展积蓄了无限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愈加广泛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弘扬工作被推上日程,旨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受时代格局影响而逐渐没落和消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所院校课程中,可视为弘扬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深厚的软实力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承担着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其传承创新职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  相似文献   

14.
《滨州学院学报》2019,(3):56-5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待创新传承模式,应用型大学是其传承的重要一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价值和传承现状与应用型大学及其德育发展特征,贯彻追求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的深度融合性、利用传统文化与两个目标的内在契合性和讲求并构建传承张力结构的点面层次性三个创新传承原则,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大学的创新传承。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要深刻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台,激活传统文化魅力,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然后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校园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的现实困境,然后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的路径,包括做好整体设计规划、加强育人平台建设、完善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记忆理论重点关注记忆、认同与文化延续之间的联系。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作为传承与创新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具备实现中华文化永续传承、强化教学铸魂育人功能的独特功效。然而,在实践中,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呈现主体素养参差、内容分散零星、方法单一传统等问题。因此,为实现在教学中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助力培育富有中华文化气质、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时代中国人,依循教学准备、实施、反思进程,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内涵和作用,可以在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采用树立前瞻性教育理念、创设共生型课程体系、运用组合式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与开展文化性教学评价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聪明 《甘肃教育》2020,(22):32-33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和精神的标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中断,既绵长悠久,又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精神风貌,集中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中华大地上各种民族文明、地域风俗和价值观念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永恒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现新的特征:热情为主,个性明显;途径多样,偏爱网络;接受传播,看重互动;认知碎片,倾向微小。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陷入如下困境:意识被动式,融入性占比不高;内容碎片化,整体性设计不足;输出单向度,互动性交流不强;叙事宏大化,生活化观照不够。破解这些困境,要结合新时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新特征,在融入过程中做到:厚植本来,自觉吸纳;登高望远,把握全局;双向奔赴,互联互动;关注微小,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