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才是学生应当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才能使其愿意而且有能力主动地采用这些方式去学习和研究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片段教学为载体,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思考,仅供同仁参考。一、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三边关系。课题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单元中的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操作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拓展新知的应用,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正>【背景与导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年级的学生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单元中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新课程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映,看似简单的三边关系其实并不容易教。学生虽然最后能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  相似文献   

6.
孙碗 《广西教育》2013,(25):64-65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真正含义比较难理解。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突破,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课前研究及思考】《三角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很多教师一样,我在教学过程中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学生的认知进程和教师预设的环节不一致。我们预设的教学序列是"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一两短边长度的和大于长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建构的认知序列却正好相反。那么,这种"偏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理解这一性质的本质?又  相似文献   

8.
一、课前思考1援研究教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援抓核心词。"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  相似文献   

9.
正一、综合与实践内容丰富重在激发兴趣1.综合与实践内容可以是课本知识的延续。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以设计一节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活动课。学生本以为有三条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但在用不同长短的小棒、吸管等材料自主围摆三角形的活动中,发现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使他们感到惊异、迷惑:"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  相似文献   

10.
据观察,不少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整体建构.特级教师吴汝萍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中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突破学生的认知盲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两次磨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聚焦特点,引发认知冲突根据教材的编排,课始让学生用4cm、5cm、6cm、8cm、10cm等小棒摆三角形,这样就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选择哪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呢?下面是我的第一次教学。师:观察你用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探究、揭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其教学的难点。为此,多数教材通常安排让学生选取三根长度不同的小棒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活动,使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地感知和体验,经历猜想、探索、验证的过程,进而发现“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一规律。课堂教学流程虽然大抵如此,但具体操作及如何正确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中的角色作用,合理施用“收”与“放”的教学策略并非易事。下面,笔者结合此课的两次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从问题引入到猜测、实验、总结、验证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章节,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三角形基本概念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组成特征。教材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发现并形成结论。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有三个边、角、顶点等知识,为研究边的关系做好了知识准备。学生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性经验,但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三角形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发现数学现象,从而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本质。在此,我撷取本课的三个教学片断,作粗浅的思考。一、活动感知,促进操作思考的整合师:每个小组都有3根小棒,先测量小棒的长度,再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小组实践操作)生1:3厘米、3厘米、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该课时是在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教材在编排时先安排了生活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觉得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中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由此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教材呈现了三组纸条6、7、8,4、5、9,3、6、10.  相似文献   

17.
【课前思考】《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发现并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既然是探索课,教师就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境,教材提供了四组不同类型的小棒摆三角形,这四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3cm、4cm、5cm;23cm、3cm、5cm;32cm、3cm、5cm;41cm、3cm、5cm。显然,这个意图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三角形,然后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 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三条边关系.对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事实上,前半节课很顺利,学生从生活中的三角形形体中抽象出三角形,会做一个三角形,认识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34页"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2)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猜测验证、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知识,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那么,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呢?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呢?现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师:现在提供给大家三根小棒,上面标有长度,先动手摆三角形,然后将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填写在下表中,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