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2年壬申,二十九岁的吴昌硕在与季仙夫人结婚后不久,便只身离开安吉前往杭州、苏州、上海等地游学。他先到杭州,在著名经学家俞曲园的诂经精舍学习辞章和文字训诂,为时约两年。此后便到了苏州。在这人文荟萃之地,吴昌硕艰苦生活,勤奋学艺,直到1887年秋冬迁居上海,前后达十多年之久。全苏州,他结识了德高望重的杨藐翁,并向藐翁执弟子礼。与杨藐翁的密切交往,对他的学识修养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和书法家。  相似文献   

3.
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菴,晚自号蒿叟、蒿史,辛亥以后称蒿隐.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末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学者、诗人.光绪八年壬午(1882),以副贡举于乡,十二年丙戌(1886)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凤阳知府、山西河东道、四川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光绪三十三年了未(1907)五月,授安徽巡抚;一年后罢职.宣统二年庚戌(1910)起任查赈大臣.辛亥以后寓居上海,倡立义振协会,主办江淮救灾工作.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卒,享年八十五岁.著有《蒿菴类稿》三十二卷、《续稿》三卷、《奏稿》四卷、《誊稿》十六卷、《杂俎》四卷、《随  相似文献   

4.
蒋士铨,字心余,号苕生,又号藏园,江西铅山人。生于雍正三年(1725),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清乾隆年间著名戏曲家、诗人,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号称“乾隆三大家”,又与杨垕、汪韧、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著有《藏园九种曲》、《忠雅堂诗集》、《忠雅堂文集》。蒋士铨才华卓越,作诗不立门户,独抒胸臆,自成  相似文献   

5.
一、方外交——药龛和尚 药龛和尚是翁同和交往颇多的一位方外人士,戊戌削职归里以后,翁同和与药龛的接触更甚于往昔。在翁的日记和诗词集里留有不少记录,《药龛集》里也有所反映。 药龛和尚(1825—1909),名照尘,号煮石头陀,俗姓赵,本邑西乡人。七岁时投虞山三峰清凉寺披剃,为觉海和尚门徒。咸丰丙辰(1856年)继其师任该寺住持,为三峰名僧硕揆禅师九代法嗣。药龛好读书,内典而外,旁及子史百家;又工诗善画。幼时曾为翁同和大姐丈俞大文诗弟子。住持三峰寺时,药龛重视培植僧材,延聘邑中名士王伊(1838——1908、字景石,号聘三),到寺为沙门弟子授  相似文献   

6.
翁同和(1830年—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入翰林。先后为同治帝、光绪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于1882年、1894年两入军机处,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他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成为帝党中坚,又积  相似文献   

7.
一近从友人处看到了柳诒征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的部分日记,其中三月初三的日记提供了一些关于太平天国史事的资料,颇有参考价值. 三月初三《日记》是用毛笔正楷写在光绪时江南高等学堂行检册上的,全文二千六百多字,原件藏柳诒征的孙子柳曾符家里. 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亦字希廿,晚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盋山髯.江苏丹徒县(今镇江市)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和图书馆事业家,  相似文献   

8.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南宋时代的爱国大诗人陆游的名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公元一一二五年—一二一○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相似文献   

9.
正奇崛峻伟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多艰,才华呈现于诗文书法之中,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作品中,用字精准的诗词创作与线质多变的书法结字,相映成趣。黄庭坚行书拓本《水头镬铭》为宋拓残本,书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七月。计16面,共27字,帖心高22厘米,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帖由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以沧州历史名人为题材的八集电视连续剧《纪晓岚》,完成后期制作后,已在沧州首映,先后又在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映,均获得较大成功.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是清乾隆年间河间府献县(今为沧县)崔尔庄人.他四岁读书,乡人称为神童,24岁中举,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之后,五次掌管都察院,三次任礼部尚书,80岁时官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兼国子监事,官居一品,于1805年病故寿终.  相似文献   

11.
纪昀年表     
1724(雍正2年 甲辰)1岁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以下提到的时间均为农历)生于直隶献县崔尔庄(今该村属于河北省沧县)名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别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祖籍应天府上元县,明永年乐二年“迁大姓实几辅”来献县景城;后因人口繁衍,又分支于崔尔庄.高祖明处士纪坤,字厚斋,著有《花王阁刺稿》一卷.曾祖纪钰,字润生,“累赠光禄大夫”.祖父纪天申,字宠予,“累赠礼部尚书”.父亲纪容舒,字迟叟,号竹厓,康熙癸已恩科举人,曾授云南姚安知府,故有“姚安公”之称,“累赠光大夫”,著有《唐韵考》五卷、《玉台新咏考异》十卷、《杜律疏》.母亲张氏,沧县城关(今属沧州市)人,书绅门第.兄弟二人,兄晫,字晴湖,为纪容舒元配安夫人生,长昀十八岁.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收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一词.注释特别标注:“陆游(1125-1210),字务观(guān),号放翁……”“观”是个多音字,有两读,一读平声9uān,一读去声guàn.事实上,对陆游之字,南宋以来即存在两种读法.笔者倾向于读为“务观(guàn)”.  相似文献   

13.
正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与赵孟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其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  相似文献   

14.
莫友芝先生(1811—1874)独山兔场人,是享誉海内外的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家、篆刻大师,被誉为“学中泰斗”、“西南硕儒。莫友芝,字子,自号亭,晚号叟。一八一○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友芝降生时,家中有祖母及三个兄长,三个姐姐,加上长嫂,全家共计十二口人,耕读传家,颇为兴旺。莫友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友芝自幼聪慧,三岁能识字,七岁能诵读诗书。其课读的草堂在住宅后…  相似文献   

15.
初唐诗人王勃(公元六四九年——六七六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著名诗人王绩的侄孙.据说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而且写得又快、又好.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汉书指瑕》十卷指摘其错误.十四岁时,太常伯刘祥道巡行关内,他上表自陈,刘"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杨炯  相似文献   

16.
24.朱熹教子外出求师学道 朱熹,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晚年号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朱熹祖籍婺源(今江西婺源县),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朱熹从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后又广拜名师.由于他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终成大家.他在漳州任职期间写成了《四书集注》,这本书影响中国教育达数百年之久.作为南宋时期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著名教育家,他从事讲学达40年之久,有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他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有一套方法,在《与长子爱之》一信中就表达了他的家教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杨宏道,字叔能,号素庵,又号默翁、坚白子,人称淄川先生,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早年一度与元好问齐名,晚年诗名亦盛,人有许为诗坛盟主者。著有《小亨集》15卷,已不传。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存诗292首,文30余篇,作品保存仍相对完整。本文对杨宏道生平事迹作粗略考述。  相似文献   

18.
庄昶(1437-1499),字孔?,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应天府江浦县人(今为南京市浦口区东门镇人)。他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他13岁入县学,明景泰七年(1456年)乡试中举,成化二年(1466年)考中进士,授翰林检讨。他一直推崇理学,鼓吹尧舜之道,主张以仁治天下,忧国忧民。明成化二年(1467年)  相似文献   

19.
查慎行(1650-1727年),字悔余,本名嗣琏,字夏重,晚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清初诗人.年少时机敏聪明,5岁即能写诗,10岁时写《武侯论》,被人称为“旷世才”.可他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东巡,经友人推荐,被召往行宫赋诗,深得康熙赏识,赐以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改编修,派值南书房.雍正四年(1726年),其幼弟查嗣庭主持浙江乡试,试题中有“维民所止”,被人告发说“维止”两字即“雍正”去头,劾大不敬.查嗣庭被戮尸枭首,他也被株连下狱.后虽被免罪放回,然经此浩劫乃一病不起,逾二月而亡.著有《槐簃集》、《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主要书斋号有槐簃、得树楼等.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收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一词。注释特别标注:"陆游(1125-1210),字务观(ɡuān),号放翁……""观"是个多音字,有两读,一读平声ɡuān,一读去声ɡuàn。事实上,对陆游之字,南宋以来即存在两种读法。笔者倾向于读为"务观(ɡuàn)"。理由如次。首先,陆游自己曾对"务观"读音作过辨正。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史相力荐放翁,赐第。其去国自是台评然。王景文乃云:‘真翁(应作直翁——引者)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