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猜想、推算、验证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2.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页。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领悟"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3.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意识。4.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3.
课改十年,我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努力尝试着改革教学方式!坚守"儿童立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绝不替代;需要学生由"感"而"悟"的亲历过程,绝不"走过场"……力争做到"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获得生动成长!努力向着"接地气"而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4.
活动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2.通过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其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其节约、环保意识。活动过程一、设疑激趣(课前交流)  相似文献   

5.
【课前思考】 1.《平均分》一课的重点是什么?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必须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且能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喜悦.本文结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100万有多大>这节课,谈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系统设计教学的构思.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是一节探究课。它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内容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感性认识,真正经历知识整个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安排的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之一。“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着重突出的四条数学课程内容主线之一。西方有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意即“基于项目(课题)的学习”,比较接近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相关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若实施得当,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结合国内课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小学教学(数学版)》特开设“研究性学习”专栏,以便刊发相应的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交流。希望大家在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撰文参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作用、意义等,可参考“百度百科”中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新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蕴含  相似文献   

10.
11.
寻找注意的密码,目标明确最重要、多种感官要调动、排除干扰不可少。注意力的游戏活动:反口令游戏、水果大战、注意力的心理测试。注意力训练营:舒尔特方格表、倒背数字法、盯秒针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整数和自然数。②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培养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③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分析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给学生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大风雷雨天,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去上学,衣服在不同程度上被淋湿的现象极为平常。《寻找雨具的缺点》一课就是以此为切人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较为真实、贴切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张忠 《中学教学参考》2014,(17):114-114
<正>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的,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我认为"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一些探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2.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测量、计算和估计,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设计】一、复习周长的意义谈话:(出示图1)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周长,请你用手比画下面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  相似文献   

16.
一、情境谈话,启迪思维。师:在去年学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上,我们班取得了第几名?想看看你们当时比赛的照片吗?课件出示:广播操比赛时照片。(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看了照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把你看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问题课应更加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注重数学思考的过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与实践能力。整数两级运算的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两步运算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运算意义内化巩固、数量关系基本建立和解题策略初步形成的枢纽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 《寻找秋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经历的完整的综合性探究活动,是从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出发,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探访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通过眼观、手模、耳听、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秋天动物、植物的变化,提出问题,初步提出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树叶变化原因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适用年级: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对家庭的卫生间水箱的调查、统计、计算,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得到结论”。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课堂设计了多个情罱.以激发学年的学习兴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