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择业价值观念日趋务实,就业意向趋于多元化,自我认知渐趋理性,但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高校和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及课程设置,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已经由计划分配“统包统分”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配置“双向选择”模式,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在此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运而生.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原有的就业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日益攀升,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和高校普遍关心的话题。面对第四次创业高潮的到来,高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渡。本文通过阐释就业竞争力与高校创业教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什么是创业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创业教育、怎样创新创业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期为高校的创新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陆旸  王振国 《中国培训》2014,(5):2013-2014
按照"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服务企业"的原则,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学会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能力,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高职毕业生应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爱好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自主创业,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强者。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包分配转向竞争择业,双向选择。引起高校内部教学的改革和就业观念的变化,学校由常规习惯教育转向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学校由原用人单位上门要人,转向学校主动建立就业基地,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学生由原来的上师范院校就等于终身就业转向强内功,发展自己,主动竞争岗位,或自主创业,主动解决社会就业岗位。这是新兴就业带来的学校改革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生机。学生从单一的中学就业转向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6.
段伟伟 《河南教育》2013,(12):54-55
高校毕业生就业反映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导向、桥梁、推动作用。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来看,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和职业能力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发生相应变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老模式发展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办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必然要引起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与不适应,因此,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 一、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还将逐步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过渡和转化。这种新的就业、择业形式,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新特点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随着“人才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性的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将会日趋激烈,作为高级人力资源主要来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会呈现了些新的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的新变化,高等院校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使他们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能够顺利地实现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9.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向创业教育转变 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以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目标,背离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必须向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模式转变.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体系中要融入创业教育,构筑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十二五”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本文以山东省某农业院校2011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生就业意向、择业期望、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就业工作应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教育,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就业、择业、创业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以及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与准备性,最终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高职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以及其他农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创新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就业市场、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模式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台阶,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广开就业门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汪煜 《职业技术》2004,(6):28-2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我国的人事制度正在经历着一次"从身份到契约"的重大变革,使市场的需求成为人才培养、流动的决定性因素.体现在毕业生就业领域就是从国家包分配向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形形色色、内容各异的协议.其中,不符合法律规范性的约定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力,提高毕业生自身择业能力,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模式是本文重点关心的问题,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帮助高校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发展中各类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异常明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自主就业创业,既成为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之一,又成为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漂族"和"啃老族"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贬值以及农村的人才饥荒等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引导的路径:加强择业指导,着力改变大学生自主就业观、落实政策优势,加大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扶持、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农村基层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的急剧增加,大学生择业就业难也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难的原因,帮助、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就业心态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同时大学生就业创业更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革,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就业、择业和创业反映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高校分配制度的影响,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在探索满足不同社会阶段对人才需要的路径和方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高校学生成长路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革,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就业、择业和创业反映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高校分配制度的影响,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在探索满足不同社会阶段对人才需要的路径和方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高校学生成长路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从“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解决办法。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基本来源,分别是学科专家的建议、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不可偏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层、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教育深化等方法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