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 《快乐阅读》2023,(9):117-119
<正>廉洁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即不收不义之财,不与俗世同流合污,就是廉洁。  相似文献   

2.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3.
《离骚》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一句之“反顾”,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莫哀一是。现略举几家异说如下:王逸《楚辞章句》曰:“……故忽反顾而去。”洪兴祖《楚辞补注》曰:“言虽已回车反顾,而犹未能顿忘此世,故复反顾,而将往观四方绝远之国。”王瑗《楚辞集解》、《楚辞蒙引》曰:“反顾者,回首而视也。”余萧客《文选纪闻》曰:“灵均才为世出,忧在生民……忽忽不忘此念。反顾,犹言转计。”  相似文献   

4.
馀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句中的“奇服”之“服”,有的注本同文相训,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注:“奇服,好服也。”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曰:“奇服,奇伟之服。”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下简称《山带阁注》)曰:“奇服,与世殊  相似文献   

5.
楚辞里,《离骚》中的“乱曰”,《吊屈原赋》中的“讯曰”,《抽思》中的“倡曰”,《远游》中的“重曰”,还有《抽思》中的“少歌曰”,到底如何讲解,众说纷纭。《学术月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发表了易重廉的《楚辞‘乱曰’义释》一文,通过大量论据证明。“乱曰”即“申曰”,其余“讯曰”、“倡曰”、“重曰”、“少歌曰”,都是申曰的异名。  相似文献   

6.
楚辞中多次提到雷神丰隆,《离骚》曰:“雷师告余以不具”,洪兴祖《楚辞补注》云:“《春秋合诚图》云,轩辕主雷雨之神。一曰,雷师,丰隆也。”《离骚》又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王逸《楚辞章句》注云:“丰隆,云师,一曰雷神。”《淮南子·天文训》亦曰:“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高诱注云:“丰隆,雷也。”从王逸、洪兴祖注文中,可以看出,云神和雷神都被称为丰隆,在《九章·思美人》和《远游》的有关“丰隆”的解释中,王逸也都注为云师。于是,云神和雷神便混淆不清了,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甚至认  相似文献   

7.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8.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他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小则徐。因此,林则徐养成了经常提问的好习惯,而且也常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林宾日总是耐心地解答。比如,儿子问:“人为什么要念书呢?”父亲说:“只有念书,才能明理;只有明理,才能做好人。”“为什么要学诗呢?”“中国的大圣人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书里面包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才能。”父亲这样告诉林则徐。有一次,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9.
一《楚辞·天问》云:“伯林雉经,维其何故?感(撼)天抑地,夫谁畏惧?”两问里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人各言殊,谜底至今尚未揭开。自东汉王逸以来,为此提供答案的,大凡有四说: 一、王逸首创晋太子申生说,谓“伯林”即申生,言申生受谮于后母,“遂雉颈而自杀”(《楚辞章句》)。后之学者多附和王说,例如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夫之(《楚辞通释》)、胡文英(《屈骚指掌》)等;然南宋的朱熹已表示怀疑;“旧注以  相似文献   

10.
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是什么神?历代注家其说纷云。一说云中君是云神,如王逸、朱熹、胡文英、蒋骥、陆侃如、马茂元等。王逸《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马茂元等(《楚辞注释》)亦说:“‘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并说“云中君指云神,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似乎云中君为云神已成定论。一说云中君乃云梦泽之水神。如清初学者徐文靖《管城硕记》提出:“云中君犹湘君耳。”以后王闿运(《楚辞释》)、陈培寿(《楚辞大义述》)均持此说,认为云中君就是云梦泽中的水神。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屈原作品,千百年来众口赞颂,衣被百代,影响深巨,不仅起而效尤者有之,且研究评论者历代不乏。然而,屈原作品究应何称?却迄今莫衷一是:有曰屈赋者,有曰楚辞者,有曰屈骚者。究竟应冠以屈原作品什么名称,才能恰如其分、名符其实?似不可不辨。先看屈赋一称。赋是什么?一般来说,讲到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概念:其一,作为“诗六义”之一的赋,它属于“诗”的艺术手法之一,朱熹《诗集传》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可谓的论;其二,乃是文体之一种,系由诗发展而来,至  相似文献   

12.
玄武,在神话和宗教的领域里,被看作我国古代的一位北方神。对其“脸谱”、“肖像”,我国古代学者作了许多训释:洪兴祖《楚辞·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文选》注:“龟与蛇交为玄武”:王逸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又孔颍达《礼记·典礼》注曰:“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云:“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  相似文献   

13.
《楚辞·九歌·东君》“思灵保兮贤姱.”王注:“灵谓巫.姱,好貌.言己思得贤好之巫,使与日神相保乐也.”洪补已知其注“灵保”之误,说:“古人云:诏灵保,召方相.说者曰:灵保,神巫也.”灵字从巫,在《楚辞》里多指神或扮神之巫.《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古代神多有光.“皇剡剡”即状其光.《云中君》也说:“灵皇皇兮既降.”(皇读如辉煌之煌)所以《湘君》的“横大江扬灵”也是说神光飞扬,没有必要改读为“扬舲”.这样看来,《九歌》诸“灵”多指灵光显赫之神.但神往往要由巫来扮演,“身则巫而心则神”,神巫混一,灵保不分.《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王注:“灵,巫也.楚子名巫为灵子.”春秋屈巫字子灵.《说文解字》卷一玉部:“灵(原小篆从玉),巫也,以玉事神.灵,或从巫.”《易林·小畜之渐》:“学灵三年,仁圣且神明,见善祥吉喜福庆.”王国维先生指出:“灵之为职,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诸家俱言《楚辞》灵保即《诗》之神保.《小雅·楚茨》:“神保是飨.”“神保是格.”“神保聿归.”朱熹《诗集传》:“神保,盖尸之嘉号.《楚辞》所谓灵保,亦以巫降神之称也.”《克鼎铭》有“圣保”.王国维先生《克鼎铭考释》曰“圣保犹《诗  相似文献   

14.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5.
你好,孔子     
<正>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早晨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相似文献   

16.
曰“降”不曰“生”当某人来到人世时,我们总说某某出生。可《离骚》中,诗人谈到自己的出生时,却用一“降”字“,惟庚寅吾以降”,这一“降”字下得奇特,让人觉得颇有深意。查阅《辞源》,注:降,一音“jiàng”“,降生”义,引龚自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例;一音“hóng”“,诞生”义,引“惟庚寅吾以降”为例。洪兴祖先生《楚辞补注》记:降,攻乎切,见《集韵》。可见,在古人心目中“,降”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通故》“降”字条中说“:降字原义当以自天而降为本义,此屈子自言天生。”他又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今传《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作:“倏忽,电光也。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所在乎?”今案:“倏忽”一词,古书多用,状急疾迅速之貌。而王逸注文“倏忽,电光”乃“倏忽,如电光”之脱文;脱而于义龃龉。但这一脱误的时间很早。唐柳宗元尝作《天对》有“倏忽之居,帝南北海”二句,自注云:“倏忽,在《庄子》甚明。王逸以为电,非也。”是柳氏所见《楚辞》王逸注已脱误。然而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引王逸注《楚辞》云:“倏忽,如电”;同卷又引作“倏忽,如电光也”(同条又引王逸注文“倏忽,急貌也”,系引王逸《招魂》“往来倏  相似文献   

18.
《楚辞·九歌》中的《山鬼》,是一篇祭祀山神的乐歌。但是,由于书阙有间,楚国民间有关这位山神的神话传说,早已亡佚。因此,山鬼是谁?谁是全诗的抒情主人公?抒发的又是一种什么样感情?历来的《楚辞》研究者,对此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王逸认为《山鬼》这首诗,没有统一的抒情主人公。诗的第一段,是自称为予者的歌唱,而这个予,似乎就是屈原。因为这个予,就是山鬼所思之人,故王逸注曰:“所思,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文献学角度,用“内证法”证明,《楚辞》和“北方文化”具有一致性然而又迥然不同,“北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楚辞》。再从考古学角度,揭示“南楚文化”是《楚辞》赖以成长的文化背景。最后,从《楚辞》与现实生活中的“楚歌楚声”关系论证,“楚歌楚声”是《楚辞》文化的根。最后得出结论:《楚辞》家者流,主要是出自民间,并受到南北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北方文化”影响《楚辞》,《楚辞》直接接受“南楚文化”,“楚歌楚声”是《楚辞》直接的来源。确切地说:《楚辞》是多种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有个女婿叫沈葆桢,曾写过一首《吟月》的诗,诗中有一句:“一钩足以明天下,何必清辉满人间。”林则徐发现后,立即将诗中“何必”改成了“何况”,因为改得极是,后人曾评曰:“仅此一字,便有霄壤之别!”试想原来那句“一钩足以明天下”,既然是“钩”,当然是月牙儿,月牙儿自诩“足以明天下”,此乃沾沾自喜;“何必清辉满人间”,是说那月牙儿自我感觉良好,实乃“不思进取”!再看改动后的句子:“一钩足以明天下,何况清辉满人间”,其字面意思是:一钩月牙儿照亮天下,更何况一轮满月?深层含义则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