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的时代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器官的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德与智共同发展的教育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  相似文献   

2.
每月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出"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何时获得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何时能办一届奥运会?"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刘长春独自一人代表中国出战。当时报纸这样写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相似文献   

3.
陈雪萍 《考试周刊》2013,(73):193-19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信息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捷,也带来浮躁。但如果巧妙运用,定能给幼儿园的教学注入勃勃生机。本文就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趣化、美化幼儿艺术课堂,列举了大量课堂实例,阐述了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幼儿在艺术课堂上轻松、愉悦地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4.
我对每年进入我校学习的高一新生进行起点水平调查后发现,信息技术属于零起点的每班约占10%左右,基础一般的约占60%左右,参加过义务教育阶段系统学习和培训,有较高操作能力与理论水平的也占近30%。虽然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但毋庸置疑,过大差异的存在必将给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我们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5.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曾经风靡一时的顺口溜道出了多少学生对考试制度的厌恶和无可奈何的心绪。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开始,更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起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雪琴 《甘肃教育》2014,(22):44-44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当今,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启了新的局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其含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所用。这些教学资源应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石,以学生乐学为基本,顺应学生的真实学习需  相似文献   

7.
"E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学习"具有三大优势:拓展性、自主性、交互性。E学习的研究,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探究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深度融合。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三点:开发丰富多样的"E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创设开放自主的"E学习"平台,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多元化的"E学习"评价,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16)
不知从何时起,课堂上一些不明就里的规则开始被人们默认,比如,学习差的学生一般会坐在后排;男女生一般不会同桌……这些"潜规则"的存在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也对青春期学生的健康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9.
徐钧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28-12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是一件学生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反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虽然年年都有所改进,但总因学习内容自身的局限,跳不出线性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框框,多是字典式的功能讲解,基本就是软件的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如果捧着这样的教材走进课堂教学,必然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即在备课中,取教材可取之处,加以讨论、修改和加工,把其转化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形式;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现场开发",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所生成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0.
孟宪菊 《小学生》2013,(9):105-10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开发和利用好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倍受学校和教师所关注。结合学科特点,我现就如何在多媒体情境下进行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利用信息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文字,还包括图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有这样引人注目的论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此论述指明了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核心作用,特别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在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课程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课程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给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就多媒体应用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利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情境的创设可以吸  相似文献   

14.
实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针对职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较低的特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实例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从何时起,我被冠以了"问题小孩"的称谓,对此,我很不理解,而且非常反感。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爸妈心中的乖孩子,怎么就"问题"了呢?从何时开始"问题"了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我没办法静下心来学习,是该好好反省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还没跑进教室门时,上课铃就玩命地响了起来,我像泄气的皮球一样,腿像灌了铅一样再也迈不动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广大语文教师及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它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创设学习情境,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语文课堂也随之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很难确定人类何时有了语言,但我们能够确定语言对于人类的作用有多大;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人类何时有了文字,否则我们根本无法了解数千年以来人类社会光辉卓越的进程。如果人类失语,社会则无从建立;如果人类没有文字,人类自身则没有被记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3):117-118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育教学中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就变得非常重要。要让其高效合理地为我们服务,就要求我们要弄清楚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要抓住所授科目的特点,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找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切入点,然后依据不同媒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恰当地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我们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从关注教师教学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课堂,从关注学生学习秩序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从关注学习成绩分析转向关注学习方法指导。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要关怀"每个"、培养"每个",这是给教育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人才观、质量观的科学阐释,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是从何时起,我们的作文开始变得"机械化""产品化",尤其是说理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板起一副脸孔。中心论点后接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后再举几个名人事例,摆事实讲道理。经常有同学说,写着写着,连自己都觉得不舒服。试问这样的"产品",又如何能打动读者?又如何让大家有提笔创作的兴趣?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忘记最本真自然的说理方式,失去对文字表达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