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灵波 《海南教育》2014,(18):52-53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认识“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相似文献   

3.
月相一课主要研究的是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形成。根据这课的特点,我们一般应按照逻辑推理课的教学步骤来教,即:“明确事实——分析推理——归纳概括——验证结论。”教学中要能按这几个步骤把本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我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5.
6.
传统实验存在操作难和观察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月相变化实验教学的新设计,新设计利用磁铁和转盘实现月球模型亮面始终朝向太阳,且能观察其运行轨道变化,同时能让学生直接观察不同日期的月相变化规律。该设计操作简单易行,观察立体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月相变化原理及地月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款实验设计通过视觉化手段,能有效帮助小学生学习与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1案例背景本案例的内容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2章《运动和力》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一节的讨论之一,即P63讨论:试举生话中增大与减小摩擦的实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内容说明《月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中的第五节内容。案例描述一、课前准备把课桌椅移到教室边上,拉上窗帘使教室变黑。用支架将一只100瓦的白炽灯固定在教室中央距地面一人高左右处,并接通电灯电源。在教室中间地面以支架为圆  相似文献   

9.
10.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地球与空间领域的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探究中很难对研究对象直接观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展开探究活动。本文以《月相变化》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有效组织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1.
模拟实验是一种实物实验,但实验中所用的实物并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和结论,要经过推理、想象、换算才能适用于真正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毕业生来讲,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校会计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达到这一目的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应成为现代会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就相关问题提点初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物质的构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第一册。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第四册的最后一课《看月食》的第四和第六自然段描写了月食发生时月相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运用板书或投影演示引导小学生理解这两段话时,经常出现知识性错误。  相似文献   

16.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中数量最多的栏目是"活动",根据栏目的功能分为观察类活动(七年级上第二章第1节观察蜗牛身体)、实验技能类活动(八年级上第9节过滤泥浆水活动)、知识探究类活动(九年级上第三章第6节研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关注过程:科学学习的应然状态 现代认知理论把学习看作一个建构的过程,儿童在与同伴和教师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理解。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对信息进行有选择地思考,并且运用各种方法组织所选择的信息,如排序、分类、建立联系,形成新的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还会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扩大他们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场合,我听了很多老师讲《月相的成因》一课,总是感觉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已在我校实验一年了。一年的实践证明,新教材在继承老教材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一改老教材严谨、刻板、抽象的味道,融入大量现实生活内容,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新教材受到师生的好评。现对七年级两册教科书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浙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131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题目 一收割机每天收割小麦12公顷,收割完一片麦地的2/3后,该收割机改进操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5/4倍,因此比预定时叶间提早1天完成.问这片麦地有多少公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