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
“环境进入伦理”必然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即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道德哲学方案,其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它作为“环境进入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争,实际上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从这一意义上看,  相似文献   

3.
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技术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将实施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列入课程目标。技术哲学是以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关于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创造方法的哲学思考。技术哲学教育体现在:一是要从本体论层面上全面了解技术的本质和内涵;二是要从认识论层面上认同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三是要从方法论层面上加深对技术方法的全面认识。阐明了教师要加深对技术教育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才能应对素质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这三个层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现代哲学中一个方兴未艾的核心分支,是相对于科学活动的物质层面、操作层面与知识层面而言的科学精神层面、观念层面和价值层面。本文主要围绕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考察科学哲学兴起的内源性动因、科学哲学的本质特征;科学哲学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和发展现状;最后探讨了科学哲学在推进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具有其自身的生成理路。异化史观下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形成的前奏;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生成;而自然价值论的误域与现代性的困境则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发展的曲折。然而,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仍是现时代不可逾越的科学的环境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是自康德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对哲学的性质问题作深入思考的又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在后期哲学中认为,以往哲学总是采取心理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单一固定模式来理解日常语言,结果导致了哲学语言的瘤疾。基于此,哲学的任务是:既要全面了解日常语言所描述的问题,获得“全貌概观”,又要依照某种具体情境,对日常语言停留在“家族相似”层面上的理解,以还日常语言丰富和真实的“游戏”本色。  相似文献   

8.
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始终面向现实,立足于实践,不断创新突破,与时俱进;而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则一直拘泥于本本,停留于基本理论问题的争论上而难有大的进展。因此,借鉴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经验,重建以实践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应是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反思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不仅是构成哲学的三大主要领域,而且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古希腊人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反映了人类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近代理性派与经验派的哲学探究是为了找到认识世界的最佳方法;现代人对人自身的研究兴趣反映了人类价值观念的困惑与迷茫。因此,探究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需要找出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世界观上的机械论、认识论上的主客二分和价值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部门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合创新的重要范式之一.部门哲学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超越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而向生活实践回归的结果;研究对象的领域化与专门化、研究层面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统一、研究性质的交叉性与中介性及综合性是部门哲学的基本特征;部门哲学在理论与实践、文本与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视域融合”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部门哲学的主要不足在于难以处理好部门性与整体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在社会问题日益领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部门哲学仍将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和“前沿”.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例题,随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有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焦点在于人以外自然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关性。本文认为应该在认识和生物学层面上肯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价值层面上扩大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通过扬弃,树立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成人生的栖居地,还显现出“儿童是诗人”“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等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成“家”之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日益深重的全球环境危机震憾了西方人的心灵,开启了西方的尾悔和批判反思,引发了西方伦理、哲学和宗教学术的自我突破与创新。经历了理性和信仰双重剧变体验的西方人,顿悟到根本问题出在他们自己的化偏执于“自然应该被征服”的教务。环境哲学应运而生。环境哲学的新视域是以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场域为依据的,它拓展了学术范围,是当代哲学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时代,哲学成为一门备受冷落的学问。在哲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哲学有什么用?本文结合哲学的产生原因,对于哲学这门特殊学科的"用处"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说明了哲学作为一门"无用之学"所蕴涵的大用,即通过改变自身的视野来改变对环境的看法,从而在一种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智慧和教养。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从“实践哲学”的意义上探讨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加深在“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层面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对于富有实效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化哲学内涵的界定关系到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理解有三个层面:偏重文化学层面的理解;偏重哲学层面的理解;偏重文化与哲学结合层面的理解。文化哲学应该是把哲学从纯粹的形而上学理性困境中解脱出来,承担解释与揭露人类整体的文化的使命,引导人类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哲学研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近40年来的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分析哲学的介绍更为全面;对分析哲学的重新关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和翻译上,而是开始注重对学术思想之间理论联系的分析以及对所提出问题的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步开展与国际分析哲学界的交往和交流;开始注重把分析哲学的方法运用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中国分析哲学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历史路径、视角路径、问题路径和方法路径,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其中包括对专名与摹状词的社会意义之理解、对规范性的高度重视和捍卫自然主义的立场、对信念和行动的强概念论以及关于形而上学问题的新解释等等。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目前主要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二是分析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构成了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习环境研究主要有四种不同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这四种取向都揭示了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缺乏人与文化同一的思维,没有深入到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与环境的同一性层面,没能揭示和把握住环境与人的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环境研究应确立"整合"的理念,开辟新的研究取向——文化哲学取向。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时期的人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人们坚信宇宙的统一性主要以观察到的现象来解释自然,形成主观的唯心主义宇宙论范式;随着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社会,所有的哲学研究都以解读上帝为中心,人们相信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上帝的安排;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理论的积累,机械论哲学带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的严重侵略;近代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深入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性需求催生了有机论范式的兴起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构建新的哲学范式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哲学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等议题,对在当前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所遇到的诸多价值层面和方法层面上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推进了教育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