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体育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体育企业更新创业模式以实现稳步前进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创业视角,以社会网络与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运用对比案例分析法,选取乔丹体育和卡路里科技作为分析对象,探究了影响体育企业创业模式更新的主要因素,体育企业如何通过建立与强化社会网络以实现企业创业模式的更新,以及体育企业如何通过对创业模式的更新实现与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价值共创。研究表明:1)新冠疫情的发生激发了体育企业的社会使命感,使体育企业更加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2)明确了价值共创是嵌入在体育企业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与最终目标;3)体育企业可以通过与各利益相关主体互动与资源整合进而形成强关系网络,以实现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建议中国体育企业聚焦国内外社会问题,结合企业优势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春节一直是中国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然而,2020年的鼠年春节注定是特殊的、难过的、艰苦的,因为在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湖北,波及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各行各业遭受强烈冲击,包括本期《垂钓》杂志,迟至今日才与广大读者见面。针对紧急情况,党中央及时采取措施,组织防控疫情,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化身勇敢坚定的"逆行者",奔赴疫情最严重的第一线进行支援。  相似文献   

3.
疫情对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影响巨大,但也给休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疫情后,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复苏快、发展多样化、体医融合、冰雪运动持续发力、体育科技引领新的发展潮流。健康视域下,要聚焦康体产业和体育科技,大力发展冰雪休闲产业,发挥区域优势,辐射周边城市群,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黏性,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站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体育旅游行业的应对之策,洞察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疫情在检验体育旅游行业免疫力的同时,亦在重塑人们对运动增强免疫力在抗"疫"中关乎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深刻认知,并由此触发体育旅游消费新升级,引致体育旅游行业蝶变。后疫情时代,体育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智慧基因植入、健康生态内核深度表达、精众品牌塑造、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产业深度融合、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措施都将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的复苏和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考验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大众冰雪行业带来了严重影响,充分暴露出我国大众冰雪治理领域中的短板。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社会治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探讨我国大众冰雪治理的现实困境,从政府引领主导、社会协同治理、公众多元参与、科技提供支撑、法治有序保障5个方面,提出推进大众冰雪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对于早日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推动我国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个体层面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家庭层面价值,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层面价值,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国家层面价值,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确定性管理理念和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深度不确定性及其规制策略。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为备战形势、备战资源、备战机遇、备战风险和备战预测的深度不确定性。有效管理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不确定性,要科学编制预案,优化国家奥运备战的顶层设计,研判奥运资格赛体系变化,加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建设,并建立奥运赛事变化的预警机制。基于构建的疫情期间奥运备战不确定性管理体系,我国奥运备战团队不仅能够经受住严峻疫情考验,确保运动员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参赛并取得佳绩,而且有望塑造一批竞技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双卓越的世界级标杆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体育学核心期刊中所载的抗疫文献为基础,对体育学抗疫研究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在这场抗议战斗中,体育人积极贡献了学术智慧,从体育产业、学校体育、运动生理、居家锻炼、体育赛事、东京奥运会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为解决疫情给体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共同推进体育研究和实践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提出了以疫情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9.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体育产业遭受严重冲击。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产业发展转型为视角研究发现,其中休闲体育、冰雪体育、传统体育、体育竞赛表演等方面将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伴随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此特殊情况之下的社会需求迫使体育服务行业加速转型、革新进程,切实抓住危中机遇,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在疫情冲击下,通过空间范式、行为范式、形式范式三个层面进行体育产业未来发展革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疫情期间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进行研究,发现:家长对小学生居家锻炼支持度显著提高,但居家锻炼现状仍不容乐观,跳绳和素质练习是居家锻炼的主要项目。家庭支持对小学生居家锻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支持对小学生居家锻炼影响较小,不同地域间小学生居家锻炼差异较大。建议:提升家校合作协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提供科学的居家锻炼资源,家庭对居家锻炼起引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朦  耿文光 《体育科技》2022,(1):119-122
文章尝试将AR/VR技术引入居家体育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发展现状、VR/AR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进行调研,对开发流程做了初步探索,提出VR/AR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对策和技术路线,分析制约因素与解决办法,为未来体育教学走入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下的体育叙事,不仅要阐发疫情期间体育事件及其社会意义,更应揭示不同体育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思考转化为未来体育转型的应对策略。基于叙事的角度,以访谈的方式,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东京奥运会延期、体育组织治理、奥运备战、居家体育、体育在线教学、体育中考等热点事件和话题。认为:①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呈现持续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特征,在"转危为机"的话语下,应借助政府的积极行为,实现体育行业与体育产业的多层次融合,增强对消费端的刺激,提高体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动力;②东京奥运会延期举办凸显国际奥委会内部治理的困境与危机,引发对中国体育赛事治理效能的思考,给奥运备战带来挑战,促使运动训练由传统化模式向集群化工业模式转变;③空间重叠与权力空间渗透造就居家体育的特殊"脱域"空间,成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催化剂,引发体育教学、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方式的改变,形成自觉行为更高的群众体育"在地化"驱动模式;④在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转型与辩驳为体育话语转为文化资源提供契机,促进文化与体育的互动与整合,深刻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疫情居家期间的认知、心理、参与度、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对居家锻炼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认知程度较高,平和的心理状态居多;随着风险等级增高,焦虑和抑郁情况递增;居家锻炼以力量及有氧健身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为主,坚持锻炼的比例不高,运动负荷偏小,晚上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方式多样化,且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网络查询、学校网课及电视媒体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体育网课效果不理想,锻炼的科学性有待提升;自身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动因,次要动因为场地、器材和氛围等客观因素。因此,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科学居家锻炼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积极发挥体育网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各类线上体育锻炼APP的辅助和监督作用,加强居家锻炼体育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居家锻炼的趣味性、实用性、智能化和安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促使我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理解为一种理论,也使我们对于体育之于人类命运的基础价值有了更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出的体育治理问题,结合现阶段我国成功的抗疫治理经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治理价值基础和终极目标,建议从内外两个层面去改善体育治理,以期顺利推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1)精炼内功,将体育相关资源下沉至基层,通过治理关口下移至社区,从而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健身服务的提质升级,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以达到实现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善治状态;(2)精于外交,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体育治理定位,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信,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示中国体育成绩,形成“官方+民间”的大国体育外交模式,使中国从国际体育体系和秩序的参与者、适应者,转变为改革者和引领者,服务好世界。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研究认为: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在线教学面临课程资源短缺、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常规教学计划难以在线实施、学生居家锻炼条件受限并对在线体育课存在疑虑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体育教学理论、学校师生现状等情况,提出体育课在线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成立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指导小组开发优质体育课程资源,培养与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统一体育课教学进度安排,贯彻体能锻炼主线;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灵活开展在线教学;构建多种交流对接平台,保证教学渠道畅通;视疫情发展分阶段推进计划预案。实施效果: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了较多的体能训练方法,实现了体育课在线教学系统的有序开展,达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教学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疫情时期体育学科开发与运用在线教学资源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常规体育教学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为普通高校疫情及后疫情时期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公共领域理论为解释路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体育健康传播。认为疫情之下的体育健康传播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表现:体育健康传播话语主要由精英主导,普通个体公共精神欠缺;大众理性认知和批判意识缺失,公共舆论难以形成;媒介的平台功能凸显,在激活公共讨论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体育健康传播应在公众层面引导大众关注体育健康传播,强化公民意识;在公共舆论层面形塑认知强化治理,培养公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媒介层面强化体育健康内容的互动性,激活公共讨论,以进一步构建体育健康传播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8.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2年1月郑州市全面施行线上授课。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为保证学生的居家锻炼效果,总结以往经验,制定了一套系统的线上课间操和体育课内容。为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居家线上授课的参考,为落实“停课不停学”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肖浪  唐心怡 《中华武术》2021,(11):18-19
2020年4月20日下午3点,教育部召开学校疫情防控专家报告视频会,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各校全面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笔者所在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复学工作要求,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减少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接触、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保证疫情期间学校课间操和体育课的正常进行,自编室内课间操一套以及自主创新开发新兴体育项目,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教会学生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供给主体视角和行为主体视角,对疫情期间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变化进行探析。结果表明:从供给视角来看,在政府层面,政府引领下青少年家庭体育成为疫情阻击的精神旗帜;在学校层面,线上教学的弊端显现出体育活动自主实践能力的缺失;在家庭层面,居家隔离锻炼进一步强化体育活动的代际影响;在社会层面,非医疗健康干预下青少年体育需求的供给场域单一。从行为主体视角来看,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念在新冠疫情下得到重塑,在后疫情时代的短期运动热潮中迎来发展机遇,青少年体育活动存在主观意识与客观参与之间的矛盾。为此提出相应建议:学校体育应增加健身知识和方法内容,促进体育课程由"练"到"学"的转化;提高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生性需求和自组织能力,强化体育运动与科技信息的紧密结合;建立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场域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