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学术失范、科研不端丑闻的屡屡爆出,高校学术成果的真实有效性引来学术界的不断质疑,其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科研诚信水平的整体评价。高校学术研究者"自律"的松懈和沦失以及"他律"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高校学术失信行为频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的"自律"与"他律"互动的学术诚信机制是确保高校学术成果真实性的有效途径。"自律"与"他律"对学术诚信的作用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合理定位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关键所在。在学术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部分高校学术研究者的"自律"道德底线日渐消失,在"他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传统的"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学术诚信体系难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因此,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应定位在建立"自律"与"他律"互动、"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的系统的学术诚信"教—监—管—惩"体系,通过系统严密的"他律"教—监—管—惩,实现高校研究者学术诚信的"自律"内控,由此形成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要发展,必须改革。我们的期刊从哪里改革才能触及最根本的东西?我的观点是:要从深层次的学术生产制度做起。学术生产制度至少包括两点:一是学术生产方式。到目前为止,人文社科学术生产大都是以一种项目化的生产方式在进行。我们的老中青学者都围绕"项目"指挥棒转,以"拿项目"  相似文献   

3.
教学学术是研究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维度。然而,自从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教学学术"这一术语以来,关于对教学学术概念的界定—直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教师学者们对教学学术无法完全理解,那么教学学术实践就很难在高校得以推广、评估和制度化。本文对关于教学学术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以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活动有例可循。  相似文献   

4.
"如何方为真正的学术",乍听起来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我们何不转换一下思路: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我们的学术规范盲区在哪里?或许是一个小引号的丢失,是一段加在文末注释的混乱感,又或是平日习惯性地"Ctrl C+Ctrl V"……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历史的视角,梳理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在相关制度层面历经了从"缺场—出场—临场"的三个发展阶段。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入场要求""在场职责"和"退场规则"三个维度,审视我国1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校级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我国"双一流"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设计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提升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流大学的学术领导力成为了"双一流"建设要关注的核心焦点,一流大学通过由学术所形成的聚合力对其组织中的个体以及组织外的机构和公众产生影响.学术领导力是一种专业主义的影响力,是个体和组织的双重领导力,是教学学术、应用学术、整合学术、发现学术的多维体现.在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框定大学学术领导力的合理边界,进一步弱化大学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界限",让大学成为公共交往的场所,从学术团队的领导力建设入手,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在不同组织间的"交叉聘用",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分布式的学术领导力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7.
茹宁 《江苏高教》2008,(3):24-26
"学术场域"是对大学学术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本文详细探讨了大学学术场域的逻辑起点、构成及形成特征,这些探讨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学是知识中心"这一本体论命题,如何完善大学学术体制以及大学独立自治的功能与意义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基于"场域—惯习"的视角对学术不端现象进行分析可知,"场域"是学术不端现象产生的生态环境,而"惯习"则使学术不端现象趋于"自我合法化"。剖析学术不端现象时,既要关注学术场域的客观结构,又要重视该场域的主观惯习。应以学术不端现象背后的学术生态客观性与学者主观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应从规则校正和学者自律两个方面来防治当前的学术不端现象。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了一种关于市场、竞争与管理的新秩序,这使得大学教师进行学术工作的学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且使得原来已经"超级复杂"的学术工作变得更复杂。"学术身份"作为分析工具可以用来探究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改革对大学教师学术生活的具体影响。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学术身份"是在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因此学术身份重构的结果可以凸显教师个体在不同层面所承受的各种改革压力,同时可以总结大学组织、学科以及教师个体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情境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全球化时代大学教师身份重构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学术道德建设情况严峻目前,教育部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的专门文件,对大学的学术活动提出了一些规范,强调要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学校的校园网也宣传了相关文件精神,教育部的条例我很拥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我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形势?我希望大家不要对之前的成绩沾沾自喜,个人的感觉是学术道德建设形势的严峻性和我们事业发展形势的可喜程度基本相当。下面我举几个例子:一是近年我们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查处了  相似文献   

11.
瞭望     
《教育》2008,(8)
高校学术"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没有明文规定、潜伏于表象之下的隐性游戏规则。在官场、娱乐圈、足坛、教育界等许多行业和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潜规则,学术界也未能幸免。《科学新闻》2008年第3期为我们解读高校学术"潜规则"。  相似文献   

12.
正"称职"与"理想"在英文中或可共享一个词汇:ideal type;"编辑"与"刊物"在中文里则可视为一个体系:编辑刊物或刊物编辑。编辑称职,才会办出理想刊物;刊物理想,才会修炼称职编辑。本刊历经24年的风雨洗练,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专业学术编辑,能做到尽职尽责,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份专业学术期刊,能做到恪守本分,其实也很不容易,因为这正是我们的理想。专业学术编辑如何才算尽职尽责的"称职"?用"大话"说,是要比作者见得多、识得广,还要站得高、看得远,以使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品位在同行领域中始终处在学术研究的最前端;用"小话"说,是要坚持不断学习,持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能以跨学科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审视  相似文献   

13.
亨利·埃兹科维茨与伯顿·克拉克是创业型大学理论的两位奠基者,我们不能将他们个别化或阶段性的观点当成创业型大学的全部内涵。创业型大学的存在价值在于其推动知识应用的历史使命,进而我们在确立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时,不宜选择注重商业运作的学术资本主义,而应该选择突出历史使命的学术资本转化。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资本转化,不仅包括学术资本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还包括学术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学术资本""人力资本"均属于不含特殊情感或者价值倾向的中性词,仅仅表明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创业型大学在教学服务领域强调学术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亦即实现教学服务产品向个体内在素质的转化,这是以"学术资本转化"统合创业型大学内外部两个着力点并且确立其作为创业型大学组织特性的一种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们需要就论题本身进行检讨:这个论坛牵涉到的主要概念称为"大学的学术精神".于是,我们有必要先围绕这个概念并对之本身进行厘清,继而才能为后续的议论提供一个可靠的支点.虽然这个命题似乎很"学术",但其实我们很容易掉进陷阱里去.原因是,当我们界定所谓"大学的学术精神"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成为柏拉图的注脚,或者说,是在拥抱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5.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等学术组织机构的一项学术管理权,是学术权力在学术治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从法理的角度而言,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作为一种规范性的学术权力,具备了"利益""资格"与"自由行为"等要素,是一种不能排除国家公权力影响的学术自治公权力,也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行政处罚",这一法理性质体现了新时代大学学术治理受控性与自由性的双重统一。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教授(1899—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他为真理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他精深的学术成就。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颂"。  相似文献   

17.
所谓大学学术权力结构,主要指大学学术权力的构成要素及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术权力结构依托于学术组织结构,是大学学术组织所拥有的权力。依据学术组织的结构,可以将学术权力划分为"纵向学术权力"和"横向学术权力"。通过大学学术权力结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学学术权力间的内在关系与运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术语是知识表征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学科体系的最小基石。或可简言之,术语是学术话语的基本单位。学术讨论的媒介和结果离不开学术话语。正因为如比,我们在讨论语文是什么时,不妨把"语文"作为一个术语来看待。如此,似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文是什么"这个宏观的问题落实到微观层面。此外,作为一个核心术语,我们可以由"语文"衍生出术语群。  相似文献   

19.
构建辅导员学术团队要以辅导员发展的共同愿景为核心,按照"实践—学术探究—实践"的模式,加强团队的沟通和激励,以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都正在经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考验,由此,有必要吸取西方大学的经验,探析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如何变革与坚守。"身份"建构于"个体—情境"互动中,大学组织、学科部落和教师个体的学术生活等三者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建构最为重要的意义来源。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当下大学组织情境存在程度不同的"市场化生存"问题,学科部落情境存在学科地位分化和知识生产方式变化问题,教师个体学术生活存在契约化变革和自由空间被挤压问题。随着大学"情境"的变革,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学术身份将面临重新建构,还将可能生成一种新的"创业者"学术身份。很有必要从传承历史的传统精髓、借鉴成功的变革经验和回应现实的迫切需求三个维度来反思大学教师的"学术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